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身份认同融合
1)  identification integration
身份认同融合
2)  concept of racial identification and cultural fusion
民族身份认同与文化融合思想
1.
This thesis is meant to probe into Morrisons concept of racial identification and cultural fusion by analyzing the protagonist Milkmans quest for identity and his rite of passage in Song of Solomon.
本文通过分析《所罗门之歌》中主人公奶人的成长历程,探讨了莫利森的民族身份认同与文化融合思想,并由此得出作者的主张,即人类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完整的存在,实现人类大同,必须尊重、牢记、见证并传播自身价值的精华,在此基础上,认同并继承发扬个体的文化身份。
3)  Identification [英][aɪ,dentɪfɪ'keɪʃn]  [美][aɪ'dɛntəfə'keʃən]
身份认同
1.
Querying Correlation between Surgery of Change Face and Barriers of Identification-Analysis and Restoration of Sociology;
质疑“换脸手术与身份认同障碍的关联性”——社会学的分析与还原
2.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Educated Youth Writers——One of the studies about the beginning of the identificationof the intellectual after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知青作家”的身份认同——“文革”后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的历史起源研究
3.
Basing on the anthropological study to the Zang-Hui of Shangri-La, Diqing, Yunnan, this paper challenges the viewpoint that the Hui has multi-origins but common identification.
本文以生活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藏回"为研究对象,运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将民族认同放在具体的历史、政治和社会情景中来讨论,分析"藏回"身份认同的特点,挖掘、再现研究对象的主体性(subjectivity),挑战回族族源多元但认同一元的观点。
4)  identity [英][aɪ'dentəti]  [美][aɪ'dɛntətɪ]
身份认同
1.
The Identity In Chenran s Novels;
陈染作品中的身份认同轨迹
2.
Literature of Diaspora and Cultural Identity;
流散文学与文化身份认同
3.
A Study on Migrant Workers Identity with Mass Media s View;
大众传媒视野下的农民工身份认同研究
5)  identity [英][aɪ'dentəti]  [美][aɪ'dɛntətɪ]
身份/认同
6)  self-identity [英]['selfai'dentəti]  [美]['sɛlfaɪ'dɛntətɪ]
身份认同
1.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alent activity and the unite teaching among the different country s universities,to study the English teaching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arner self-identity and the change of self-identity,facilitate helping learners to revitalize self-respect and self-confident in different cultural environment,thus promote its study in the field of specialty.
随着不同国家高校间联合教学、培养人才活动的增多,研究英语学习者身份认同的建构和变化,有助于帮助学习者在不同文化环境中重新调整自尊和自信,从而促进其在专业领域的学习。
2.
This paper analyses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f an ST to see how a woman translator obtains self-identity through lexical selection.
本文以此为参照,首先对比几个不同译本论证性别语言在文学翻译中的客观存在,进而探察女性译者如何通过词汇选择获取自己的身份认同,体现自身的存在价值。
3.
During the process of modern transform it continues traditional culture prime,carries forward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and proves self-identity.
在现代转换过程中赓续着传统文化精华、宏扬时代精神,又指证了自我身份认同。
补充资料:美军士兵身份牌
Image:11824700181835105.jpg
美军士兵身份牌

士兵身份牌早在美国南北战争时,北军就在部队中开始配发了。当时的身份牌非常简陋,只是一个小纸牌,上面写着携带者所属部队的番号及本人姓名。作战中,若有人员伤亡,根据其身份牌上的记载,别人就可以知道伤亡者属于哪个部队。虽然这种身份牌质地粗糙,并且作用单一,但它却开创了世界军事史上军人佩带身份牌的先河。

时光飞逝,转眼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战争打得非常残酷。由于新式武器的巨大威力,许多士兵受伤或阵亡后已血肉模糊,没法辨认。而那些极易损坏的纸质身份牌已不能适应军队的需要,于是金属身份牌便在战火中应运而生了。美军在一战中佩带的身份牌为圆形,由铝制成,在上面压印出佩戴者的部队番号、血型、姓名。当时,参战的各国军队基本上也都配发了金属身份牌,而美军在战争末期更是增加到每人两枚。

二战时期,美军的身份牌又有了新的改进,首先,它的形状由圆形变为椭圆形,在材料上用铝合金取代了铝,使之更加坚实耐用。并且边缘处有一个小缺口。

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许多尸体根本无法辨认,有的尸体更是被随便掩埋,当数年后被发现时早已成为了枯骨。而这时,美军的铝合金身份牌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某人阵亡后,其战友会把阵亡者的两枚身份牌中的一枚放入死者嘴里,一枚放在尸体旁边。当死者无法被运回国时,也可以带走一枚身份牌当做死亡证明。

但二战时的美军身份牌有一个缺点,就是各军种的形状都不一样,陆军偏小,陆战队与海、空军的大小也不一样,这给后勤保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于是,到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军各兵种的身份牌都改为统一的形状及尺寸,同时边缘上的缺口也消失了,比起二战时的身份牌,这种统一的身份牌有了很大进步,特别是其材质采用不锈钢,比铝合金更加坚固耐用。

越南战争期间,50年代研制的身份牌逐渐暴露出它的缺点。首先,越战时美军因为在热带丛林作战,所以在军服内穿的都是无领背心或索性什么都不穿,外面只穿一件热带战斗服。这样,不锈钢的身份牌便极易划伤裸露的皮肤。其次,这种身份牌在战斗中,特别是执行潜伏任务时,容易与武器碰撞,发出声响,暴露自己。由于以上的缺点,美国的地面部队及大部分海、空军士兵开始对这种身份牌深恶痛绝,许多人把这种被戏称为"狗牌"的小金属牌子扔在一边,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宗教符号的标志或和平纪念章。针对这种情况,美国军方对这种身份牌又做了改进。先是在牌子四周包上一层塑料薄膜以改善其上述缺陷。这种方法虽然成本低,但由于塑料膜不结实,容易磨损,所以很快就不用了。很快地,一种新的改进方案被提了出来,就是在其四周套上橡胶圈。这样,不锈钢身份牌的上述缺点就不存在了,美国大兵们又把这些小牌子重新挂到了脖子上。

美军现在使用的身份牌与越战时的区别不是很大,主要差异是在制作方法上。以前的身份牌上的铭文是采用机器压字的方法,成本高而且不漂亮。现在的美军身份牌上的铭文是采用光电技术来进行雕刻的,成本低而且美观大方。

由于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所以在今天的美军身份牌上,除了常有的一些标识,如兵种、部队番号、姓名、军衔、血型外,还增加了宗教信仰一项,不同的宗教信仰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如c代表信仰基督教(christianity ),b代表佛教(buddhism ),j代表犹太教(judaism ),l代表伊斯兰教(lslam)等,而无宗教信仰者则用nr表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