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anterns woodprint
木版灯笼画
2) xylograph
[英]['zailəgrɑ:f] [美]['zaɪlə,græf]
木刻版画
1.
This essay studies the effort for ethnical tastes of the Yanan xylography during the ChineseAnti-Japanese War.
本文研究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的民族特色及其形成原因,以对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作品的思想、艺术分析为基础,将抗战时期的延安木刻版画放在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美术发展史的背景下加以考察,论证延安木刻版画民族特色画风,是抗战这个特殊历史时期,在延安这个特殊的革命环境中,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艺术家们,深入生活,深入北方农民和抗日战士,充分汲取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黄土民间文化和艺术,从而逐渐形成具有强烈的斗争性、政治倾向性和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
3) Wood Engraving Picture
木版年画
1.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olk Art of the Yangjiabu Wood Engraving Picture in Weifang;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民间工艺的保护与开发
2.
Established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passed down for four generations, Shunxing Qiji is a representative workshop producing wood engraving pictures with delicate craftsmanship in Gaomi,Shandong.
山东高密“顺兴齐记”作坊是清代创立并经过四代人传承下来的年画作坊,是高密木版年画的典型代表。
5) wooden screen with lacquer painting
木版漆画
6) Woodcut New Year's Paintings
木版画年
补充资料:灯笼乌鲨
灯笼乌鲨
学名Etmopteruslucifer
命名者JordanetSnyder,1902
中文名灯笼乌鲨
科中文名黑鲛科
科号科名031 Dalatiidae
模式种产地offMisaki,Japan 大陆名亮乌鲨
栖息环境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俗名黑沙
栖息深度150-150公尺食用鱼类否
有毒鱼类否 观赏鱼类否
最大体长47cm 经济性否
台湾分布东北部
英文俗名Blackbellylanternshark,Blackbellylanternshark,Lucifershark,Luciferdogfish
型态特征
体细长;头短而宽扁;尾细长,尾柄无尾前凹洼和侧脊;吻短,背视三角形,两侧斜直,前端圆弧;眼大,横椭圆形,后端尖而有一缺刻;无瞬膜,眼距吻端比口裂距第一鳃裂之距离为近;鼻孔颇大,斜列,外侧位,距吻端比距口裂近;鼻孔间距狭,比鼻孔稍大;;口裂浅弧形;上颚齿扁宽,五齿头型,多行在使用,每侧每行13齿;下颚齿扁狭,单齿头型,齿头外斜,边缘光滑,内缘约与下颚平行,外缘深凹,一行在使用,每侧21齿;喷水孔颇大,卵圆形,直径约等于眼径的1/3,位于眼睛后上方,到眼睛之距离约等于眼径的1/2;鳃裂狭小;盾鳞细长弯曲;与体轴并行,呈线状排列。背鳍二枚,各具一硬棘;第一背鳍小,起点在胸鳍后缘末端后上方,距吻端比距第二背鳍稍远,第一背鳍基底末端到第二背鳍起点之距离约等第二背鳍基底末端到尾鳍上叶起点的两倍;第一背鳍之硬棘短,具侧沟槽,棘约等于鳍前缘长的1/2,到吻端之距离远小于到尾鳍上叶起点之距离;上角圆,后角尖突,末端距腹鳍起点甚远;第二背鳍较大,起点在腹鳍基底末端后上方,距尾鳍起点比距第一背鳍近,硬棘较长,具侧沟槽,后缘深凹,后角延长尖突;尾鳍长中等;上叶发达,后缘有一缺刻;腹鳍低平,前后缘连续、呈半弧形;鳍脚宽扁,后端尖突;胸鳍中大,呈长方形,边缘颇平直,外角和内角圆钝;背侧面有刚毛状盾鳞,排列成紧密纵行线纹;腹面上的鳞片不呈线纹。背侧面暗灰褐色;腹面黑色;在腹鳍上方深色翼斑向前延伸的前分支长于往后分支的长度,尾鳍末端黑色,各鳍淡褐色;上眼睑后部白色,前脑区白色。
栖所生态
生活于大陆棚和岛屿周遭斜坡近底水深150-1,200公尺处。卵胎生。摄食枪乌贼和小型硬骨鱼类。最长约47公分,雄成鱼长29-42公分。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世界三大洋之部分温带暖水域及热带水域。本省则分布于东北部海域。
渔业利用
一般为底拖网捕获,鱼体小型多做下杂鱼用。
学名Etmopteruslucifer
命名者JordanetSnyder,1902
中文名灯笼乌鲨
科中文名黑鲛科
科号科名031 Dalatiidae
模式种产地offMisaki,Japan 大陆名亮乌鲨
栖息环境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俗名黑沙
栖息深度150-150公尺食用鱼类否
有毒鱼类否 观赏鱼类否
最大体长47cm 经济性否
台湾分布东北部
英文俗名Blackbellylanternshark,Blackbellylanternshark,Lucifershark,Luciferdogfish
型态特征
体细长;头短而宽扁;尾细长,尾柄无尾前凹洼和侧脊;吻短,背视三角形,两侧斜直,前端圆弧;眼大,横椭圆形,后端尖而有一缺刻;无瞬膜,眼距吻端比口裂距第一鳃裂之距离为近;鼻孔颇大,斜列,外侧位,距吻端比距口裂近;鼻孔间距狭,比鼻孔稍大;;口裂浅弧形;上颚齿扁宽,五齿头型,多行在使用,每侧每行13齿;下颚齿扁狭,单齿头型,齿头外斜,边缘光滑,内缘约与下颚平行,外缘深凹,一行在使用,每侧21齿;喷水孔颇大,卵圆形,直径约等于眼径的1/3,位于眼睛后上方,到眼睛之距离约等于眼径的1/2;鳃裂狭小;盾鳞细长弯曲;与体轴并行,呈线状排列。背鳍二枚,各具一硬棘;第一背鳍小,起点在胸鳍后缘末端后上方,距吻端比距第二背鳍稍远,第一背鳍基底末端到第二背鳍起点之距离约等第二背鳍基底末端到尾鳍上叶起点的两倍;第一背鳍之硬棘短,具侧沟槽,棘约等于鳍前缘长的1/2,到吻端之距离远小于到尾鳍上叶起点之距离;上角圆,后角尖突,末端距腹鳍起点甚远;第二背鳍较大,起点在腹鳍基底末端后上方,距尾鳍起点比距第一背鳍近,硬棘较长,具侧沟槽,后缘深凹,后角延长尖突;尾鳍长中等;上叶发达,后缘有一缺刻;腹鳍低平,前后缘连续、呈半弧形;鳍脚宽扁,后端尖突;胸鳍中大,呈长方形,边缘颇平直,外角和内角圆钝;背侧面有刚毛状盾鳞,排列成紧密纵行线纹;腹面上的鳞片不呈线纹。背侧面暗灰褐色;腹面黑色;在腹鳍上方深色翼斑向前延伸的前分支长于往后分支的长度,尾鳍末端黑色,各鳍淡褐色;上眼睑后部白色,前脑区白色。
栖所生态
生活于大陆棚和岛屿周遭斜坡近底水深150-1,200公尺处。卵胎生。摄食枪乌贼和小型硬骨鱼类。最长约47公分,雄成鱼长29-42公分。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世界三大洋之部分温带暖水域及热带水域。本省则分布于东北部海域。
渔业利用
一般为底拖网捕获,鱼体小型多做下杂鱼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