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eviation of paralinguistic features
副语言特征偏离
1.
Then a new way of non-observance,namely deviation of paralinguistic features,is proposed to enrich the previous study.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副语言特征偏离这一违反会话准则的方式。
2) paralinguistic features
副语言特征
1.
This paper analyzes e-mail paralinguistic feat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dia richness theory and further proves e-mail has been a rich and effective medium in computer-based communication.
本文旨在通过对电子邮件交际中副语言特征的分析,利用媒体丰富度理论来证明电子邮件是电脑媒体交际中丰富度较高的媒体。
3) linguistic and paralinguistic features
语言特征与副语言特征
4) Sound paralinguistic feature
有声副语言特征
5) Silent paralinguistic feature
无声副语言特征
补充资料:副语言
语言学术语。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副语言"指有声现象,如说话时气喘,嗓子沙哑或者尖溜溜,吃吃笑,整句话带鼻音,某个字音拉得很长,压低嗓音打喳喳,结结巴巴说话不连贯等等。这些是伴随话语而发生或对话语有影响的,有某种意义,但是那意义并非来自词汇、语法或一般语音规则。广义的"副语言"指无声而有形的现象,即与话语同时或单独使用的手势、身势、面部表情、对话时的位置和距离等等,这些也能表示某种意义,一般有配合语言加强表达能力的作用。
英国人提到"副语言",往往用于狭义;美国人提到"副语言",往往采用广义,也叫做"体语"或身势语。
关于有声的副语言,美国的G.L.特拉格(1906~ )最早提出了定义。1958年他指出,副语言现象不属于语言,不能归入音位系统。这个定义许多人讨论过,但是什么才是副语言,至今没有一致看法。1974年,英国D.克里斯特尔指出,音高、重音、"音渡",这些音位应属于语言,但是发音时提得特别高,念得特别响,拉得特别长,还有其他一些超音段效果,应属于副语言。1964年,N.N.马克尔说,一个人的音质会表现出他的体格特点和行为特点。1966年,P.H.普塔西克和E.K.桑德尔说,从嗓音可以测出说话人的年龄。但是这些语言特征与音位不同,难于严格分类,更难于下严格的定义。
一个人非但有言谈,还有举止。按广义看法,举止就是无声的副语言。1959年美国E.T.霍尔指出下面这些常见现象:一个人倾听别人说话时,会望着那人的脸,尤其是他的眼睛。为了表示注意,听话人会轻轻地点头,或者说 hmm 。如果哪一句话他很同意, 点头就点得很深。感到怀疑,他会扬起眉来,或者两个嘴角往下搭拉。要是不想再听下去了, 他会把身子挪一挪, 把腿伸一伸,或者移开视线,不再注视说话人。关于诸如此类的现象,50~60年代美国有些人如R.L.伯德惠斯尔、J.法斯特等做过比较细致的研究。
用手势和身势表示意义的方式,全人类基本上相同,但仍略有民族之分。摇头表示不赞成,点头表示同意,似乎没有例外,但是在一些阿拉伯国家里,把头从这边转到那边,却是表示同意。赵元任指出,向人招手叫他前来,中国方式与外国不同。中国人掌心向下,手指向内摆动;外国人掌心向上,手指向内摆动。由此可见,副语言有一部分是某一民族所特有,约定俗成,并非都出于本能。
身势语、手势语能加强有声语言的意义,例如一边说"不对",一边使劲摆手。但是副语言也能改变有声语言的意义, 例如用正常语调说" 佩服",那是赞赏;如果"佩"字起点特别高,终点特别低,中间又拉得很长很长,那就分明有讽刺之意了。语言有真有假,副语言如语调、面容等作为思想感情的表现却较为真实,因为往往是不自觉的。
英国人提到"副语言",往往用于狭义;美国人提到"副语言",往往采用广义,也叫做"体语"或身势语。
关于有声的副语言,美国的G.L.特拉格(1906~ )最早提出了定义。1958年他指出,副语言现象不属于语言,不能归入音位系统。这个定义许多人讨论过,但是什么才是副语言,至今没有一致看法。1974年,英国D.克里斯特尔指出,音高、重音、"音渡",这些音位应属于语言,但是发音时提得特别高,念得特别响,拉得特别长,还有其他一些超音段效果,应属于副语言。1964年,N.N.马克尔说,一个人的音质会表现出他的体格特点和行为特点。1966年,P.H.普塔西克和E.K.桑德尔说,从嗓音可以测出说话人的年龄。但是这些语言特征与音位不同,难于严格分类,更难于下严格的定义。
一个人非但有言谈,还有举止。按广义看法,举止就是无声的副语言。1959年美国E.T.霍尔指出下面这些常见现象:一个人倾听别人说话时,会望着那人的脸,尤其是他的眼睛。为了表示注意,听话人会轻轻地点头,或者说 hmm 。如果哪一句话他很同意, 点头就点得很深。感到怀疑,他会扬起眉来,或者两个嘴角往下搭拉。要是不想再听下去了, 他会把身子挪一挪, 把腿伸一伸,或者移开视线,不再注视说话人。关于诸如此类的现象,50~60年代美国有些人如R.L.伯德惠斯尔、J.法斯特等做过比较细致的研究。
用手势和身势表示意义的方式,全人类基本上相同,但仍略有民族之分。摇头表示不赞成,点头表示同意,似乎没有例外,但是在一些阿拉伯国家里,把头从这边转到那边,却是表示同意。赵元任指出,向人招手叫他前来,中国方式与外国不同。中国人掌心向下,手指向内摆动;外国人掌心向上,手指向内摆动。由此可见,副语言有一部分是某一民族所特有,约定俗成,并非都出于本能。
身势语、手势语能加强有声语言的意义,例如一边说"不对",一边使劲摆手。但是副语言也能改变有声语言的意义, 例如用正常语调说" 佩服",那是赞赏;如果"佩"字起点特别高,终点特别低,中间又拉得很长很长,那就分明有讽刺之意了。语言有真有假,副语言如语调、面容等作为思想感情的表现却较为真实,因为往往是不自觉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