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比较教育研究
1.
Considering the problem of inadequate use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tudy of globalization of educa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on comparative education methodology in the perspectives of international .
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方法论的不断丰富。
2.
This article takes the reconsideration of the disciplinary system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from ontology,epistemology,methodology and axiology of the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本文从比较教育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四个方面对比较教育学科体系进行了再思考,认为比较教育是民族国家教育的比较研究。
3.
We need to admit its existence and analysis the form and the conditions of value-involvement in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任何学术研究都会涉及到价值,比较教育研究自然也不例外。
2) comparative education study
比较教育研究
1.
The Discussion of the Method and Methodology in Comparative Education Study;
比较教育研究方法与方法论之初探
2.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today s comparative education study faces the demand of transformation both in researching method and researching paradigm.
要实现这些变革,首先需要转变比较教育研究的逻辑思维。
3.
Quality study,with its establishment based on post-positivism,criticism,and constructivism,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comparative education study.
建立在后实证主义、批判主义、建构主义三种范式基础之上的质的研究方法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日渐显其重要地位。
3) comparative education
比较教育研究
1.
The application of postmodernist approaches of critique and deconstruction in comparative education has been a heated debate since 1970s and 1980s.
针对比较教育领域内两位后现代主义者的文献进行的分析表明,一方面,后现代的比较教育研究不可避免地具有反讽性:(1)其对传统元叙事的完全否定使精确描绘世界成为不可能的任务,从而导致比较教育研究丧失了必要的立足点;(2)其极端的相对主义态度使比较教育研究失去了实质性内容和意义,从而颠覆了学科本身的合法性。
2.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is largely determined by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ts methodology.
比较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方法论理论基础和实践运用的科学性。
4)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ers
比较教育研究者
1.
We observed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from the vision,position,operations,quality of "exile",we deemed that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ers should fulfill their responsibilities as an intellectual——look at the education issues or questioned education policies,combat power,on behalf of the weak,not the right to speak,forgotten people,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create an.
文章以此从"流亡者"的视野、立场、行动、品质四个方面来观照比较教育研究,认为比较教育研究者应该履行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职责,那就是以双重视角和批判的眼光看待和质疑教育决策和措施,"对权势说真话",代表弱者、没有话语权、被遗忘的人群,追求知识创造和学术自由。
5) comparative study in education science
教育比较研究法
6) comparative research in Education
教育的比较研究
1.
It deems that comparative research in Education is to compare two or more educational objects,ideas,people,etc.
本文从词源学、哲学、学科和方法等维度去认识"比较",认为教育的比较研究是依据一定的参照点或框架,遵循基本法则,展开对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育事物进行研究。
补充资料:比较教育学
教育科学领域中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对什么是比较教育,说法不一,大多数比较教育学者认为,应从各国实际出发,研究世界教育发展中的重大国际性教育问题,而不是从抽象定义出发,构思现实意义不大的形式上的理论体系。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说,比较教育学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综合利用有关的新科学和新技术,研究当前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教育;在探讨其各自的经济、政治、哲学和民族传统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教育的某些共同特点、发展规律及其总的趋势,并进行科学预测。以便根据本国的民族特点和其他的具体条件,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教育的最佳作用,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民的文化科学水平服务。
比较教育学的基本特征 ①国际性。比较教育至少要对两个以上国家的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它是跨国家的,具有国际性的特征。②可比性。在国际教育方面,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可能探索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结论作为本国的借鉴。③综合性或跨学科性。比较教育学研究的任务,在于集中几门社会学科的成果应用于对各国教育的研究,它跨越了几门学科的范围。因此,需要有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与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并熟习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才能对各国教育进行历史的、社会的具体分析和综合比较。
比较教育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817~1917)。这个阶段以 "借鉴" 为主要特点。1817年法国教育家M.-A. 朱利安首次提出《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他对比较教育研究提出了四点创造性的建议:①组织一个国际教育协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搜集工作。②采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教育委员会提出适当的教育改革建议。③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④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经验。这些建议对比较教育学的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第二阶段(1917~1945)。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对世界各国教育制度的发展进行国际性的对比研究,探索支配各国教育制度的基本因素。美国教育学家I.L.坎德尔是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他于1933年所著《比较教育》一书对当时比较教育的教学与研究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中国曾把该书译成中文,作为大学的比较教育课的教科书。苏联教育理论与活动家Н.К.克鲁普斯卡娅也研究了美国、德国、奥地利、法国、比利时和瑞士的教育经验,这对苏联教育的发展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三阶段(从1945至今)。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以国际教育经验为基础,加深和扩大研究成果。表现在:①扩大与新建研究机构。195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汉堡教育研究所,1956年成立了国际教育成绩评定协会等机构。1970年世界比较教育学会理事会成立。到80年代该学会曾分别在渥太华、日内瓦、伦敦、东京,召开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议,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②比较研究方法多样化。在前一阶段,坎德尔等人的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占优势;在这一阶段,除历史法外,许多教育家把社会科学的概念与研究方法引进了比较教育研究的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比较教育要成为一门科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从各国的实际出发,应用多种比较研究的科学方法。常用的方法分两大类:①以区域研究为主进行比较。②以问题研究为主进行比较。此外,还可辅之以描述法、历史法、社会学法、统计法等。在研究中,要根据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灵活使用各种方法,使比较研究的成果具有普遍的意义。
比较教育的研究虽然已取得很大的成绩,并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但由于各国的教育制度不同,指导思想各异,如何解决比较教育研究中的"统一对比标准"问题,还需要比较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索,闯出新路。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说,比较教育学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综合利用有关的新科学和新技术,研究当前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教育;在探讨其各自的经济、政治、哲学和民族传统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教育的某些共同特点、发展规律及其总的趋势,并进行科学预测。以便根据本国的民族特点和其他的具体条件,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教育的最佳作用,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民的文化科学水平服务。
比较教育学的基本特征 ①国际性。比较教育至少要对两个以上国家的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它是跨国家的,具有国际性的特征。②可比性。在国际教育方面,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可能探索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结论作为本国的借鉴。③综合性或跨学科性。比较教育学研究的任务,在于集中几门社会学科的成果应用于对各国教育的研究,它跨越了几门学科的范围。因此,需要有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与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并熟习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才能对各国教育进行历史的、社会的具体分析和综合比较。
比较教育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817~1917)。这个阶段以 "借鉴" 为主要特点。1817年法国教育家M.-A. 朱利安首次提出《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他对比较教育研究提出了四点创造性的建议:①组织一个国际教育协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搜集工作。②采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教育委员会提出适当的教育改革建议。③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④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经验。这些建议对比较教育学的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第二阶段(1917~1945)。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对世界各国教育制度的发展进行国际性的对比研究,探索支配各国教育制度的基本因素。美国教育学家I.L.坎德尔是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他于1933年所著《比较教育》一书对当时比较教育的教学与研究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中国曾把该书译成中文,作为大学的比较教育课的教科书。苏联教育理论与活动家Н.К.克鲁普斯卡娅也研究了美国、德国、奥地利、法国、比利时和瑞士的教育经验,这对苏联教育的发展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三阶段(从1945至今)。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以国际教育经验为基础,加深和扩大研究成果。表现在:①扩大与新建研究机构。195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汉堡教育研究所,1956年成立了国际教育成绩评定协会等机构。1970年世界比较教育学会理事会成立。到80年代该学会曾分别在渥太华、日内瓦、伦敦、东京,召开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议,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②比较研究方法多样化。在前一阶段,坎德尔等人的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占优势;在这一阶段,除历史法外,许多教育家把社会科学的概念与研究方法引进了比较教育研究的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比较教育要成为一门科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从各国的实际出发,应用多种比较研究的科学方法。常用的方法分两大类:①以区域研究为主进行比较。②以问题研究为主进行比较。此外,还可辅之以描述法、历史法、社会学法、统计法等。在研究中,要根据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灵活使用各种方法,使比较研究的成果具有普遍的意义。
比较教育的研究虽然已取得很大的成绩,并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但由于各国的教育制度不同,指导思想各异,如何解决比较教育研究中的"统一对比标准"问题,还需要比较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索,闯出新路。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