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李俨
1)  Li Yan
李俨
1.
Li Yan as a Founder of the Sdence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athematics;
李俨是中国数学史学的开创者
2)  Li Yɑn
李俨(1892~1963)
3)  Qian Yan
钱俨
1.
It is argued that the real author of the book was Qian Yan and that the original version comprised fifteen volumes, which were combined into six volumes during the reign of Jiajing Emperor (1522-1566) of the Ming Dynasty.
《吴越备史》的作者是钱俨;全本为15卷,明代嘉靖年间被合并为6卷;《吴越备史》实际是吴越诸王的功德史;987—1003年完成15卷;此书现存23种版本分属三个源流。
4)  Zhong Chong-yan
钟崇俨
1.
Contribution of Zhong Chong-yan, the Magistrate of Jiaxing District to Donghe Opera in Jiangxi Province;
嘉兴知府钟崇俨对江西东河戏的贡献
5)  Lu Yanshao
陆俨少
1.
Weeding through the Old to Bring forth the New——A Preliminary Probe into Lu Yanshao s Figure Painting;
推陈创异,托古就新——陆俨少人物画初探
6)  Lu Yɑnshɑo
陆俨少(1909~  )
补充资料:李俨

李俨(1892—1963)数学史家。以大量的史料搜集工作为基础,对中国古代数学史作了大量研究,著作甚丰,是该项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李俨,原字禄骥,后改乐知,福建闽侯人(今福州市)。1892年8月22日生于福州城内旗下街。旗下街原是清代八旗旗民居住之地,清代末年旗民将其租与当地贫民居住。

李俨出生在一个下级官吏家庭。他父亲曾考取过科举制度下的举人,在江苏长期作候补知县,但从未补实。李俨随母亲在原籍,生活比较清苦。

1904年起,李俨进入福州三牧坊学堂读书。1912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土木工程科学习,当时20岁,与著名的桥梁学专家茅以升同级。唐山路矿学堂,即后来的唐山工学院、唐山铁道学院,后又迁校至四川峨眉,现名已改为西南交通大学。

1913年,因父亲病故,家贫不能继续在学校学习,李俨考入了当时的陇秦豫海铁路局(即陇海铁路局前身)为级别最低的工务员。同时还克服了铁路建筑工地的各种不利条件,持续通过国内外各种函授途径,完成了自己未竟的大学教育。

自1913年起至1955年止,李俨持续在陇海铁路工作长达40余年。开始时是在海州、徐州、郑州等地作工务员、测量员。当陇海铁路开凿硖石驿1760米大隧道工程之际,李俨参考了英、法、德、日等各国的工程技术资料,精心测量,顺利地按期凿通隧道。此工程是采用山两端打洞同时开凿于洞中会合贯通的施工方法,对测量工作要求比较高。在20年代初期的中国,以当时的技术水平而言,属于具有一定难度的工程。当隧道凿通时,李俨受到了路局方面的表彰,同时也受到参加工程施工员工们的拥戴。自1921年起,李俨升任为工程副段长(1921—1924,硖石)之后又历任工程段长(1924—1932,灵宝、阌乡)、工程总段长(1932-1933,粤汉铁路;1933—1935,西安、潼关)、副总工程师(1935—1955,西安、宝鸡、天水、兰州)等职务。李俨曾为中国的铁路建设,尤其是陇海铁路的建设,贡献出大半生的心血。

但是李俨以毕生时间所从事的关于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工作(实际上他是这一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更使他的名声著称于中国和全世界。

李俨关于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工作,开始于1913年,即在时间上与考入陇海铁路几乎同时。关于他开展此项研究工作的动机,在一篇自传中曾自述说:“父亲退职回家,于1913年卒去,母老家贫,无款供我读书。此时陇海铁路招工务员,我即考入。……可我个人,第一:因家贫而失学谋生,以后总得多方充实学业;第二:我看过一篇日本人述说中国数学的论文,十分感动和惭愧,以为中国人如此不肖,本国科学(特别是数学)的成就自己都不知道,还让他们去说,因立志同时要修治中算史。”李俨的研究工作,都是利用繁忙的铁路建设的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的。利用业余的时间,他通过国内外的函授教育自修完了土木工程和数学等大专课程;同时开始了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工作。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珍本与手稿本图书馆的资料,在1915—1917年间,即当李俨刚刚开始中国数学史研究工作不久,他曾与著名的数学史家d.e.史密斯(smith)多次通信,草拟提纲,试图共同编写一部中国数学史用英文出版(当时,史密斯与日本三上义夫合作刚刚出版了一部日本数学史)。根据共同商定的计划,由李俨先写出中文初稿,书名为《中国数学史》,再由当时正在美留学的茅以升译成英文转交史密斯。但这一编写计划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未能实现。

1917年李俨在《科学》杂志2卷2期上发表了《中国算学史余录》,1919年又发表了《中国数学源流考略》(载《北大月刊》1卷4、5、6号)。这是李俨最早的两篇论文。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