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孤立中子星
1)  isolated neutron star
孤立中子星
2)  Planetary-scale envelope Rossby soliton
行星尺度包络Rossby孤立子
3)  soliton(antisolitinitions)
孤立子(反孤立子)
4)  soliton star
孤子星
5)  Soliton/ Solitary Wave
孤立子/孤立波
6)  soliton [英]['sɔlitɔn]  [美]['sɑlɪ,tɑn]
孤立子
1.
Characteristic of soliton in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interface;
马氏体相变界面的孤立子特性
2.
Coherent structure and soliton—An essential paradigm of nonlinear science;
拟序结构和孤立子—非线性科学的实质性范例
3.
New homoclinic orbits and soliton solutions for the classical Boussinesq equations;
经典Boussinesq方程的新同宿轨和孤立子解
补充资料:中子星
中子星
neutron star
    一类主要由中子组成的恒星 。质量超过钱  拉塞卡极限(1.44太阳质量)的恒星,核燃料耗尽以后,电子简并压无法跟引力抗衡,不能形成稳定的白矮星。会继续坍缩,密度进一步增加,逆β衰变开始发生,即一个高能电子和一个质子碰撞,形成一个中子,并发射出一个中微子。最终形成主要由中子组成的稳定恒星。由中子简并压力支撑的中子星也有一个质量上限,但由于对极高密度下的物态方程了解不够,关于中子星质量的理论上限不如白矮星那么确定,估计在2~3太阳质量之间。超过这个极限,中子简并压力也不敌巨大的引力,平衡结构不复存在。中子星也有和白矮星类似的质量-半径关系,质量越大 ,半径越小 。由于中子的质量是电子的1840倍,质量大的粒子必须在更大的密度下才能成为简并的。因此,中子星的平均密度高达1013    1015克/厘米3,其半径只有10~20千米。
   1932年发现中子后不久  ,L. D. 朗道就提出可能有由中子组成的致密星,1934年W.巴德和F.兹威基提出超新星爆发后留下的星核可能就是中子星,1939年J.R.奥本海默等人首先计算了中子星的模型,1967年A.休伊什和S.J.贝尔发现脉冲星,不久就确认它是快速自转的、有强磁场的中子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