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外文原版报刊
1)  foreign periodical and newspaper
外文原版报刊
2)  foreign periodicals in the original
原版外文报刊资源
1.
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e writrs propose to promote autonomous learning by using foreign periodicals in the original.
目前,我们现行报刊选读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认为,应在报刊选读教学中以现有的原版外文报刊资源为基础,在学生中实施自主学习方法。
3)  foreign original periodicals
外文原版期刊
1.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original periodicals purchase,suggests a new mechanism of sharing information resources.
对我国目前外文原版期刊(纸型)订购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由政府牵头,统筹资金,专业学会统一安排,集中订购和分散管理的外文原版期刊订购模式,通过网络进行文献传递,达到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
4)  foreign-language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外文报刊
1.
The foreign-language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have enjoyed two booms in Chinese history,which differ greatly in almost every sense like the issuer,the social role,and the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significance as well.
中国境内的外文报刊,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办报高潮,但二者无论是从社会角色、历史地位,还是从其政治角色来说都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对此话题的研究多是分离性的,同时也是断代的,具体表现为对两次高潮之间的外文报刊少有涉及,更少有人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探讨它们多向度的发展轨迹。
5)  E-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电子版英文报刊
6)  the overseas Chinese press
海外华文报刊
1.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overseas Chinese press development,its historical position and function during the Chinese-Anti-Japanese-War time.
本文全面系统地探讨了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文报刊的发展概况、历史地位及发挥的作用,并着重评介《救国时报》对抗战做出的重大贡献。
补充资料:早期外国人办的外文报刊
      1822~1894年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外文报刊,在鸦片战争前后情况有所不同。
  
  鸦片战争前 外国人办的外文报刊,1840年鸦片战争前集中在澳门、广州出版。首先问世的是葡萄牙人在澳门创办的一批葡文报刊,其中最早的是1822年 9月创刊的葡萄牙执政党的机关报《蜜蜂华报》。这些葡文报刊多为葡萄牙不同政治派系所办,彼此斗争激烈,旋办旋停。 继之而起的是英、 美商人创办的一批英文报刊,广州有5种,澳门有1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英国鸦片商马地臣于1827年11月创办的《广州纪录报》,这是在华英文报刊的第1种。其次为英商自由贸易派于1835年9月创办的《广州周报》。美国人于1831年 7月创办了他们在华的第 1家英文报纸《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这些报纸主要刊登行情、船期和广告, 也登中外新闻和言论。《广州周报》注重刊载有关中国的材料,受到林则徐的重视。该报于1836年10月13日发布的一期号外,是中国境内第 1次出现的报纸号外。这些报纸诬蔑中国人愚昧落后, 批评清政府的闭关政策。 影响最大的英文杂志,是美国传教士裨治文等于 1832年 5月创办的 《中国丛报》。前后出版20年,主要向西方国家提供中国及邻近国家的情报,除大量发表有关中国各方面情况的文章外,也经常就对华政策问题进行讨论。至1839年夏,随着中英关系日趋紧张,这些在广州出版的报刊先后迁往澳门。
  
  鸦片战争后 1840年以后,外文报刊在中国大量发展。至1894年,新出版的外文报刊,除葡文报外,累计有 100种左右,绝大多数是英文报, 办报人多是英国人。其余是法文、德文、日文报刊。出版地点也由原来的广州、澳门 ,向香港、上海 、天津和中国内地城市扩展。
  
  在香港,最早出版的是1841年 5月创刊的《香港公报》。1842年 ,《中国之友》创刊。翌年,《广州纪录报》改名《香港纪录报》,迁港继续出版。1845年,《德臣报》创刊。1857年,香港第 1家日报《孖剌报》创刊。它们当时都是在香港舆论界具有重大影响的报纸。这些报纸均为商办,除正张外,多出有海外版、广告、航运和物价行情等专页,为在华外商和本土商人提供经济信息。都积极鼓吹在中国开拓新的市场。19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报纸发展转慢。至1881年,《香港电讯报》(又译《士蔑西报》)创刊,它和《德臣报》、《孖剌报》一起,成为后一阶段香港的三大英文报纸。
  
  在上海,1850年 8月《北华捷报》创刊。它是上海第 1张近代报刊。19世纪60年代中期,外文报刊在上海迅速发展起来,至19世纪80年代即超过香港,居全国首位。1864年,《字林西报》创刊(《北华捷报》转为该报附刊)。它是上海租界工部局的喉舌和英国在华利益的代言人,是一份历史悠久、影响很大的报纸。随后又出版了一批英文报刊,其中历时较长、 影响较大的有《上海差报》(俗称《晋源报》)、 《华洋通闻》和《文汇报》等。19世纪70年代起,法文、德文、日文报刊相继兴起。第 1张法文报纸为1870年创办的《上海新闻》,第1张德文报纸为1886年创办的《德文新报》,第1张日文报纸为1890年创办的《上海新报》。至此,上海成为在华外文报纸的出版中心。
  
  在天津, 19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外文报纸。1886年,英国人A.密基创办了华北第 1张英文报纸《中国时报》。1894年英商裴令汉购得该报产权,创办了《京津泰晤士报》。它是英国在华北的喉舌。1938年 9月被侵华日军禁止发行而停刊。
  
  此外,在汉口、福州、厦门、烟台等地,也出版了一批英文报刊,如《汉口时报》(1866)、《福州每日广告报》(1873)、《厦门航运报道》(1872)、《芝罘快报》(1894)等。
  
  这些外国人办的外文报刊,大多为该国在华利益服务,鼓吹干涉中国内政,当时曾遭到包括王韬、郑观应等报人在内的中国新闻界的反对。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