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D-H表示法
1)  D-H representation
D-H表示法
1.
Based on the equipment about 5 DOF robot manipulator,with the D-H representation,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joint-variable space and the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of the end-effector of a robot arm,which is the inverse kinematics problem.
文章结合实验平台——5DOF操作型机器人,主要用D-H表示法研究了关节变量空间和末端执行器位置和姿态之间的关系,即运动学逆问题。
2)  D-H method
D-H法
1.
The typical D-H method was applied in robotics to set up the kinematics model of five-axis machine tools,and the positive and inverse kinematics problem was discussed.
以双转台五轴机床为例,推广应用机器人学中经典的D-H法,建立运动学数学模型,较为系统地求解五轴联动机床运动学正、逆问题,并以涡轮叶片加工为例成功地进行了仿真验证。
2.
The author derived kinematic equations of the Linemanrobot using conventional solutions and D-H method.
用常规解法和D-H法分别推导了该机器人的正运动学方程。
3.
Utilizing the D-H method to carry out the positive solution on the position of planar five-bar robot and by applying the analytical method to carry out a discussion on its positional accuracy.
利用D-H法对平面五杆机器人的位置正解进行了分析,并应用解析法对其位置精度进行了探讨。
3)  D-H method
D-H方法
1.
This article uses the D-H method to solve the kinematics equation that have seven freedom degrees but originally have no unique solution robot systems.
用D-H方法在运动学分析过程中,求解本来没有唯一解的具有七个自由度的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学方程,并加以验证运动学方程的正确性。
4)  D-H
D-H法
1.
The Kinematics Analysis of An Original Inspection Robot Based on D-H;
基于D-H法的新型巡检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
2.
Confirm the parameters of Manipulators through D-H theory,then we can gain the conversion matrix,target matrix and kinematics equation.
以D-H法来确定操作臂的各个设计参数,确定合适转换矩阵,目标矩阵和运动学方程。
5)  D-H algorithm
D-H算法
1.
The study on six degrees of freedom manipulator control antenna based on D-H algorithm
基于D-H算法的六自由度天线控制臂的研究
6)  6-D representation
6-D表示
1.
The 6-D representation of RNA secondary structures and the analysis of similarity;
RNA二级结构的6-D表示及相似性分析
补充资料: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法
从量测仪器上,我们多可获得工件表面不规则状况的放大结果,而此一结果 常被称为"表面轮廓图"(surface profile)。当仪器的尖笔正沿着工件表面 进行扫描时,其垂直方向的运动乃可被放大而被绘制下来,且在同时,我们亦 可直接自仪器上读出在该处工件表面上的表面粗度算术平均值究竟为多少。

在1930年以前,这完全是要凭触觉来建立标准。检验时必须使用一系列 具有不同粗度的试片,工厂人员在使用这些试片时,先用他的手指甲划过标准 的试片表面,然后再划过他制造出来之工件的表面,当感觉这两个表面具有相 同的粗度时,则工件表面便被认为足够光滑了。在表面密封、滚珠轴承、齿 轮、凸轮或轴颈等应用场合,表面光度对于设备的功能能否发挥影响很大,有 人发现,设备的性能与对数的表面光度值成线性的变化关系。

也就是说,要使 性能提高一倍时,平均的波峰到波谷的粗度值必须减低十倍。于是乎,对表面 粗糙度量化的要求也就产生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 1 表面轮廓包含了粗糙度曲线与波浪起伏的曲线

表面轮廓断面曲线中,包含了粗糙度曲线与波浪起伏的曲线(图 1),一般 说来波浪起伏的曲线是属于轮廓量测的范围,其值远大于表面粗糙度之值(有 关轮廓量测请参阅第六章),但也有将表面轮廓断面两种曲线分开或合并考虑 的作法,因此也就有了各种表面粗糙度之定义,如表 1.

尽管各种表面粗糙度之定义有那么多,一般表面粗糙度之表示法只有下列 三种:Ra(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ymax(最大高度粗糙度)、Rtm (十点平均粗 糙度),现分述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 2 中心线平均粗糙度之测量长度L

1. Ra :中心线平均粗糙度
若从加工面之粗糙曲线上,截取一段测量长度L(图 2) ,并以该长度内 粗糙深之中心线为x轴,取中心线之垂直线为y轴,则粗糙曲线可用y = f(x)表之。以中心线为基准将下方曲线反折。然后计算中心线上方经反折后之全部曲 线所涵盖面积, 再以测量长度除之。所得数值以μm为单位, 即为该加工面 测量长度范围内之中心线平均粗糙度值, 其数学定义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