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模型黄河"工程
1)  "Model Yellow River" project
"模型黄河"工程
1.
The "Model Yellow River" project is composed of various physical models, infrastructure works and testing and controlling system.
"模型黄河"工程由各类实体模型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和测控系统工程等组成,基础设施工程和测控系统工程都是为各类实体模型服务的。
2)  project of the Yellow River
黄河工程
3)  the Model Yellow River
模型黄河
1.
Ultrasonic online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Model Yellow River;
超声在线含沙量量测技术在“模型黄河”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on "the Model Yellow River";
“模型黄河”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3.
The design of online System for measuring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n the Model Yellow River
“模型黄河”含沙量在线检测系统设计
4)  cross-Yellow River
穿黄河工程
1.
This thesis,by introducing the scheme demonstration and confirmation of cross-Yellow River project and the relative information of the probing hole,focuses on the key techniqu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cheme selection of crossing on the Yellow River including the transfer scale,the design water level of the import and export,river regime,type of structure,tunnel diameter and project lay.
穿黄河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关键性控制工程。
5)  Hydraulic Model
河工模型
1.
Hydraulic Model Experiments Applied in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lanning of Fuzhou Reach of Min River;
河工模型试验在闽江福州段水污染防治规划中的应用
2.
The application of the V-typed tailgate in unsteady flow hydraulic model;
V型尾门在河工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3.
In this paper,the software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Windows platform is introduced, which is used in Chencun Waterway hydraulic model experiment.
介绍了基于 Windows平台开发的河工模型试验软件 ,该软件在陈村水道河工模型试验中应用 ,使试验资料分析和数据后期处理的效率大大提高。
6)  river model
河工模型
1.
Advances in measuring and controlling techniques of river models;
河工模型量测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2.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for River Model Similarity Theory and Automatic Measuring and Controlling Technique;
河工模型相似理论和自动测控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3.
Initial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Time Scale Distorion in River Model Test;
河工模型中时间变态的影响初步研究
补充资料:黄河
黄河

    中国第二大河。上游有3源:西源玛曲,又称约古宗列渠,源于巴颜喀拉山脉中部的雅拉达泽山东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西南缘;中源卡日曲,又称喀喇渠,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中部的各姿各雅山北麓;南源多曲,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日吉山附近。在这3条源流中,玛曲为黄河正源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若依据“河源唯远”的原则,在3条源流中以卡日曲最长(190.1千米),它比玛曲(171.5千米)长18.6千米,因此也有主张以卡日曲作为黄河正源。中国水利部及黄河水利委员会仍以玛曲为黄河正源。从青海省的玛曲为源头,东流经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等,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黄河源头之一——青海巴颜喀拉山中部的各姿各雅山北麓


   
   黄河因含泥沙多,水浑而色黄得名。干流可分三段:从河源至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为上游;河口镇至河南省桃花峪为中游;桃花峪以下为下游。
   上游穿行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流域面积38.6万平方千米,河长3472千米。河源段的“约古宗列”(藏语为炒青稞的锅子之意),是一个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约60千米的椭圆形盆地,在盆地西南缘,有数股泉水在地表汇集成涓涓细流,并串连了盆地中星罗棋布的湖泊,逐渐汇集成一条宽约2~3米的小河,这就是约古宗列渠。约古宗列渠流经星宿海湖沼区和穿扎陵湖、鄂陵湖两个高原淡水湖泊后,折向东南,流行在阿尼玛卿山和西倾山之间,受岷山山脉阻挡,河道呈大“S”形转折,形成著名的黄河第一曲。从玛多到青铜峡,穿行在峡谷和盆地相间的串珠状地形中,其中从龙羊峡到青铜峡近918千米的河段中,峡谷最为集中,较大的峡谷有龙羊峡、松巴峡、积石峡、刘家峡、李家峡、盐锅峡、八盘峡、桑园峡、红山峡、黑山峡、青铜峡等。有白河、黑河、洮河和湟水汇入。流域植被条件比较好,因此这一段水多沙少,是黄河水量的主要源地。青铜峡以下,黄河向东北沿鄂尔多斯高原西缘流动,进入银川平原和河套平原。这里气候干旱,几乎无支流注入,蒸发旺盛、引黄灌溉消耗水量多,河流水量沿途减少。
   中游从河口镇至河南桃花峪。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河长1206千米。流经黄土高原。水系发育,沟谷纵横。主要支流有渭河、窟野河、无定河、延水、汾河、伊洛河和沁河等。在河口镇受吕梁山所阻,转向南行,穿行于晋陕峡谷之中,河流切割强烈,河谷两岸陡峻,高出水面数十米到百多米,水流湍急,著名的壶口瀑布和龙门就在这段。龙门到潼关,进入汾渭谷地,河谷开阔,潼关以下,东折进入三门峡,东流至孟津进入华北平原。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不仅是黄河中下游泥沙主要源地,而且也是下游洪水的主要来源。
   
   

黄河壶口瀑布


   
   下游从桃花峪到河口。流域面积2万多平方千米,河长786千米。东流进入华北平原。河道展宽,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逐年淤高,一般高出岸边地面3~5米,有的地方高达10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下游两岸除东平湖的陈山口到济南的玉符河口,南岸依傍山麓外,其余南北河岸,全靠长1340千米的人工大堤为屏障,约束黄河免于改道。南北大堤也成了南北河流的分水岭,堤北为海河水系,堤南为淮河水系。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37.6千克/立方米,年输沙量平均16亿吨,其中4亿吨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内,其余随水入海,在黄河口形成三角洲,其顶点在宁海,北起徒骇河口,南至支脉沟口。面积5450平方千米。自1947年黄河回归现行河道至1985年底,共计填海造陆1220平方千米,平均每年造陆31.3平方千米,河口一带海岸线平均向海内推进390米。
   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干旱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76毫米,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大约60%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径流的补给主要靠降水,因此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干流最大年径流量与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为2~3倍。天然河川径流量658亿立方米,实测年径流量431亿立方米。干支流水力资源蕴藏量4054.8万千瓦,可能开发量约2800万千瓦,占中国可能开发水电装机的6.1%,主要集中在上中游。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黄河进行治理与开发,在干支流上兴建了3000多座水库,下游加固大堤和兴建滞洪区。1949~1992年,下游没有发生决堤,扭转了黄河历史上三年两决口的局面,开始了由害河向利河的转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