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接受式教学法
1)  accepted teaching method
接受式教学法
2)  accept teaching model
接受式教学模式
3)  acceptance teaching
接受教学
1.
Researchful teaching is a teaching way to permeat researchful study in acceptance teaching or to reform traditional acceptance teaching with researchful study so as to have an organtic conformity of traditional acceptance teaching and researchful study.
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接受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或者是用研究性学习对传统的接受教学进行改造,使传统的接受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实现有机的整合的一种教学方式。
4)  "Transmitting-Accepting" Teaching Model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5)  lecture teaching
授受式教学
1.
The pedagogy history leave us a lot of teaching model, two of them are very famous, one is the lecture teaching which is of "5-step teaching method " derivation advanced by 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the other is the inquiry teaching which rooted in the "learning by doing" idea of John Dewey.
近代与现代教育学史留给我们很多教学模式,其中的两种教学模式最为人们关注,一种是源自赫尔巴特“五步教学法”的授受式教学,另一种则是源自杜威“做中学”的探究式教学。
6)  receptive learning
接受式学习
1.
But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research,receptive learning has its unique advantages that cannot be matched by other ways of learning.
接受式学习由于受自身缺点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大力提倡教改的环境下,这种学习方式遭到人们的猛烈抨击,但根据相关研究,接受式学习有很多其他学习方式无法比拟的独特的优点,对于系统知识的学习起到比较大的作用。
2.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r easonable position about the recept ive learning is beneficial to the tra nsformation of the single receptive learning to t he pluralistic learni.
人们在谈到学习方式时,总是倾向于否定接受式学习,这其中有很多误解,如把接受式学习等同于机械学习或被动学习。
补充资料: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
heuristic teaching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以后,《学记》的作者提出“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进一步阐发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而不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却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路径,并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
   在欧洲,稍后于孔子的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用“问答法”来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以探求真理。17世纪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18世纪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均反对注入式教学,主张凡没有被悟性彻底领会的事物,均不可用熟记的方法去学习。德国教育家J.F.赫尔巴特倡导启发儿童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作为学习的出发点,称为启发教学法。
   现代教学论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是在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起来的。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一些国家教学法改革中的许多创造和见解,都是同启发式教学的要求相关联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