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ysenck personality
艾森克人格因素
3) EPQ
艾森克人格问卷
1.
Evaluation of UPI and EPQ among Business Class Freshman
商科类大学新生大学生人格健康量表(UPI)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定结果分析
2.
Methods Using symptom from comments the meter Checklist-90(SCL-90),the adult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carries on the investigation to 134 tumor patients.
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等工具对134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调查。
3.
Methods 162 roadman were assessed with EPQ and SCL—90.
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62名筑路工人的人格类型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进行测评。
4) EPQ
艾森克人格量表
1.
[Methods]By the SCL-90 and EPQ,a sample of 470 migrant peasants selected randomly from four cities in the northeast were tested and then compared with native models.
[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量表(EPQ),随机抽取4个城市470名民工进行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
5)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艾森克人格问卷
1.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ntal healthy condition in the patients during peritoneal dialysis and hemodialysis using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as indexes.
目的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抑郁自评量表(SDS)为指标,探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2.
Methods Chines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CMBI),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RSC) and Self-esteem Scale were applied in 175 nurses.
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量表(CMBI)、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自尊量表对175名护士进行测试。
3.
Methods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102 persons of STD high-risk group and 100 college students,and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m was made.
方法对102名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个体及100名大学生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试,将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组的测试结果分别与常模及大学生组进行比较。
6) Eysenck personality investigation
艾森克人格调查
补充资料:森,M.
印度电影导演。生于福里德布尔(现属孟加拉),童年随家迁居加尔各答。青年时期受过进步文艺运动的影响,对电影美学深感兴趣,曾广泛阅读世界电影导演名著,对印度电影现状不满,立志进行改革。1950年,进入电影界。他的影片着重表现社会现实题材,揭露印度的贫困、剥削、动乱和阶级斗争等。他惯于采用幻想和寓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揭示主题,并在故事情节中穿插导演的评论,启发观众深思,影片《加尔各答──71年》(1972)堪称这种典型。
1965年,森和电影界同仁共同发表了有关印度"新电影"的声明,强调必须降低制片成本,减少室内布景,多拍外景,选择与人民密切相关的题材。1969年,他拍摄了《舒姆先生》,完全体现了这个观点。除故事影片外,他还拍摄了多部短片和纪录片。他的影片曾多次荣获国内外电影奖,博得影评家们和印度进步知识分子的高度赞赏。其他主要作品有:《黎明》(1956)、《在蓝色的天空下》(1958)、《天上乌云》(1965)、《一个没有完的故事》(1971)、《列兵》(1973)、《一个拿斧子的人》(1978)、《寻找饥荒》(1980)、《万花筒》(1981)。
1965年,森和电影界同仁共同发表了有关印度"新电影"的声明,强调必须降低制片成本,减少室内布景,多拍外景,选择与人民密切相关的题材。1969年,他拍摄了《舒姆先生》,完全体现了这个观点。除故事影片外,他还拍摄了多部短片和纪录片。他的影片曾多次荣获国内外电影奖,博得影评家们和印度进步知识分子的高度赞赏。其他主要作品有:《黎明》(1956)、《在蓝色的天空下》(1958)、《天上乌云》(1965)、《一个没有完的故事》(1971)、《列兵》(1973)、《一个拿斧子的人》(1978)、《寻找饥荒》(1980)、《万花筒》(1981)。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