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学术史
1)  academic history
学术史
1.
Combing the Developmental Grain of "Literary Theory":Comments on the Related Writings of Academic History Study;
“文艺学”学科现代发展脉络的梳理——有关学术史相关研究著作的评价
2.
Chen Yinque(Tschen Yin Koh)and Ji Xianlin(Dschi Hian Lin)A Comparative Study of Academic History;
陈寅恪与季羡林——一项学术史的比较研究
3.
Intellectuals, as patrons of sociology study——reflecting on the Chinese sociology masters in view of academic history in 20th century;
作为一种现代志业守护者的知识分子——从20世纪学术史视角反思中国的社会学大师
2)  the academic history
学术史
1.
The History of "Irrigation" with Socio-cultural Study——A review of the academic history;
“水利”的社会文化关联——学术史检阅
2.
The basic priciples of the study on the academic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logy;
文献发掘与学术史的研究问题——兼谈王宁先生有关学术史研究的一些看法
3.
With the method of the culture geography, an important theory arising in the modern West, Liang Qichao made his research on the academic history.
梁启超利用近代西方出现的重要学说文化地理学的方法来进行学术史研究,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这一方法为学术史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或一个特殊的视角,即从地域分布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学术史的发展变化;二是直接运用这一方法来考察和分析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在地域上的特点并以此进行学术分类。
3)  history of learning
学术史
1.
Zhang Taiyan is a scholar who was engaged in the history of learning research most early.
章太炎是近代中国最早从事学术史研究的学者,其《訄书。
2.
" Evidently changed scholarship in late Qing period affects later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learning of Qing Dynasty.
晚清学风的明显转变影响到后来清代学术史的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一领域里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钱穆的同名著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3.
In the last decade of the 20th century, philosophical e lements weaken in the study of ideological history which in turn has a tighter relationship with the history of learning, and .
到20世纪最后10年间,思想史研究中的哲学色彩减退,而其与学术史的关联又趋紧 密,然而一个副作用是导致了学术史本身的研究较为薄弱。
4)  History of art historiography
美术史学史
5)  a history of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学术史稿
6)  Art history
艺术史学
1.
Contributions of Cen Jiawu s study on art sociology to Chinese Art history research;
岑家梧艺术社会学研究对中国艺术史学的贡献
补充资料:《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学术思想史著作。写成于1923年,讲述明朝末年至中华民国初年(1623~1923)中国学术思想的变迁史。原是作者在清华大学等校演讲的讲义,后整理成书,于1926年由上海民志书店正式出版。
  
  作者在书中提出,著学术史有 4个必要的条件:①须把那时代主要各学派全数网罗,不可以爱憎为去取;②须将其特点提絜出来,令读者有很明晰的观念;③要忠实传写各家真相,勿以主观上下其手;④要把各人的时代和他一生经历大概叙述,看出那人的全人格。作者在本书的《反动与先驱》和《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等节中,"先提絜大势",概括 300年学术发展的总趋势,认为这个"时代思潮"是对宋元明三朝"明心见性""道学"的批判;是再开一个更切实更伟大时代的"先驱";这个时代的"学术主潮是,厌倦主观的冥想而倾向于客观的考察",其"支流是,排斥理论提倡实践"。他认为这个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是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为代表的舍空谈而趋实践的经世致用之学,到脱离"时政"的乾隆嘉庆时期的考据学,再到道光咸丰以后兴起的至晚清以变法维新的"经世致用"、"托古改制"为特点的近代今文经学。作者看到了一些学术思想本身发展的脉络,并着重指出这种变迁是受"明亡清兴"、清王朝统治加强、"经过屡次文字狱"、"社会日趋安宁"、清王朝走向衰落、"政府箝制的威权也陵替"、人们起来和恶制度拚命的政治形势的影响。但他脱离了清代的社会经济制度和阶级斗争来叙述学术思想的变迁,贯穿着唯心史观。
  
  本书的《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等节中,还比较详尽地评述了清代学者在经学、小学、音韵学、校注古籍、辨伪书、辑佚书、史学、方志学、地理学、传记及谱牒学、历算学及其他科学、乐曲学方面的成就。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