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ense of academic history
学术史意识
1.
The paper discusses sustainable principles in selecting subject of academic papers from two aspects: "the sense of problem-solving" and "the sense of academic history".
文章从"解决问题意识"和"学术史意识"两个维度来探究论文选题的可持续性原则。
2)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史学意识
1.
On Confucius History Conceptions and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孔子的历史观与史学意识论析
2.
Starting from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and discourse,this paper reviews inheritance and shifts of China\'s film criticism throughout the historical course from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o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to the present globalization.
本文从史学意识和史学话语的角度入手,总结当代中国电影批评在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时代的历史演变中所进行的一系列传承与嬗变,并对一些电影批评及历史研究现象进行了思考。
3) historiography consciousness
史学意识
1.
Since Song dynasty,historical enlightenment books for children increased greatly and these books had remarkable features in historiography consciousness.
宋代以来,供蒙童初学的启蒙读物中以历史知识为内容的书籍大量增加,这些历史类蒙学读物以对史学意识较之前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明确的表现为显著特点。
2.
Crisis stimulated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of historiography, but restrict our view of historiography consciousness.
两次“史学危机”高潮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对史学意识的刺激作用也有差异 ,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 literature history consciousness
文学史意识
1.
the biography of XieLinyun))has diverged it,it is written to history thesis df literature,reflected the people’S literature history consciousness at that time.
《宋书·谢灵运传论》颇有“乖越”之嫌,写成了文学史论文,体现了当时人们文学史意识的自觉。
补充资料:《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学术思想史著作。写成于1923年,讲述明朝末年至中华民国初年(1623~1923)中国学术思想的变迁史。原是作者在清华大学等校演讲的讲义,后整理成书,于1926年由上海民志书店正式出版。
作者在书中提出,著学术史有 4个必要的条件:①须把那时代主要各学派全数网罗,不可以爱憎为去取;②须将其特点提絜出来,令读者有很明晰的观念;③要忠实传写各家真相,勿以主观上下其手;④要把各人的时代和他一生经历大概叙述,看出那人的全人格。作者在本书的《反动与先驱》和《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等节中,"先提絜大势",概括 300年学术发展的总趋势,认为这个"时代思潮"是对宋元明三朝"明心见性""道学"的批判;是再开一个更切实更伟大时代的"先驱";这个时代的"学术主潮是,厌倦主观的冥想而倾向于客观的考察",其"支流是,排斥理论提倡实践"。他认为这个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是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为代表的舍空谈而趋实践的经世致用之学,到脱离"时政"的乾隆嘉庆时期的考据学,再到道光咸丰以后兴起的至晚清以变法维新的"经世致用"、"托古改制"为特点的近代今文经学。作者看到了一些学术思想本身发展的脉络,并着重指出这种变迁是受"明亡清兴"、清王朝统治加强、"经过屡次文字狱"、"社会日趋安宁"、清王朝走向衰落、"政府箝制的威权也陵替"、人们起来和恶制度拚命的政治形势的影响。但他脱离了清代的社会经济制度和阶级斗争来叙述学术思想的变迁,贯穿着唯心史观。
本书的《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等节中,还比较详尽地评述了清代学者在经学、小学、音韵学、校注古籍、辨伪书、辑佚书、史学、方志学、地理学、传记及谱牒学、历算学及其他科学、乐曲学方面的成就。
作者在书中提出,著学术史有 4个必要的条件:①须把那时代主要各学派全数网罗,不可以爱憎为去取;②须将其特点提絜出来,令读者有很明晰的观念;③要忠实传写各家真相,勿以主观上下其手;④要把各人的时代和他一生经历大概叙述,看出那人的全人格。作者在本书的《反动与先驱》和《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等节中,"先提絜大势",概括 300年学术发展的总趋势,认为这个"时代思潮"是对宋元明三朝"明心见性""道学"的批判;是再开一个更切实更伟大时代的"先驱";这个时代的"学术主潮是,厌倦主观的冥想而倾向于客观的考察",其"支流是,排斥理论提倡实践"。他认为这个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是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为代表的舍空谈而趋实践的经世致用之学,到脱离"时政"的乾隆嘉庆时期的考据学,再到道光咸丰以后兴起的至晚清以变法维新的"经世致用"、"托古改制"为特点的近代今文经学。作者看到了一些学术思想本身发展的脉络,并着重指出这种变迁是受"明亡清兴"、清王朝统治加强、"经过屡次文字狱"、"社会日趋安宁"、清王朝走向衰落、"政府箝制的威权也陵替"、人们起来和恶制度拚命的政治形势的影响。但他脱离了清代的社会经济制度和阶级斗争来叙述学术思想的变迁,贯穿着唯心史观。
本书的《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等节中,还比较详尽地评述了清代学者在经学、小学、音韵学、校注古籍、辨伪书、辑佚书、史学、方志学、地理学、传记及谱牒学、历算学及其他科学、乐曲学方面的成就。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