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水产蛋白资源
1)  aquatic protein resource
水产蛋白资源
2)  protein resource
蛋白资源
1.
But with the in-depth study of Dendrolimus spp, it is found having a higher protein and being rich in nutrients that are a pretty ideal protein resource.
松毛虫是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森林害虫之一,每年因危害松林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然而随着对其研究了解的深入,发现松毛虫蛹的蛋白含量较高,营养物质极其丰富,是1种非常理想的蛋白资源,为其综合防治与利用开辟了新的道路。
3)  aquatic protein
水产蛋白
1.
The mechanism of protein glycosylation reaction is introduced,effects on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aquatic protein by glycosylation reaction,and reviewed its progress.
主要介绍蛋白质糖基化反应的机理、糖基化反应对水产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4)  protein resources
蛋白质资源
1.
As protein resources,the nutritive value of edible insects is as good as animal and plant resources.
作为蛋白质资源,昆虫的营养价值可以与其它动植物资源相媲美,可作为食品资源开发利用。
5)  fishery resources
水产资源
6)  water resource assets
水资源资产
1.
In this paper, a mathematical model and its parameters are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 profit present value method for value appraisal of water resource assets.
在水资源资产价值评估收益现值法概念定义的基础上 ,对收益现值法数学模型建立及模型中各参数的确定等进行了研究 ;同时对供水部门收益现值法和供水目标收益现值法的使用 ,收益现值法的应用程序、优缺点等进行了分析比较 。
2.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s of the function substitution method and target substitution method, their basic factors and similarities to and differences from other methods are researched on the basis of the definition of the substitution method for value appraisal of water resource assets.
在水资源资产价值评估替代法定义基础上 ,研究了功能替代法、目标替代法的概念、决定替代法评估水资源资产价值的基本因素及其与其它方法的异同 ,对替代法的数学模型、模型中的各参数等进行了研究 。
补充资料:水产资源增殖
      指采用繁殖保护、人工放流和改善水域环境等措施来提高水产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保证水产资源再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持续增长,提高渔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发展变化 水产资源是一种经常变动和不断更新的自然资源,其数量变动是种群中补充量和减少量相互关系变化的结果。资源的繁殖和生长使种群得到补充和更新,而自然死亡和捕捞则使种群数量减少。水产资源增殖是通过人工补充和更新渔业资源的有效方法。它产生于古代,但在很长的时期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繁殖保护,其范围和规模很小。19世纪开始采取人工放流和改善水域环境等措施,其范围和规模都扩大了。20世纪以来,尤其是50年代以来,水产资源增殖发展很快,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主要原因是:①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动物蛋白的需要日益增长,仅靠水产资源的自然增殖已经远不能满足需要。②由于过度捕捞等原因,水产资源遭到破坏,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物和植物资源面临灭绝,或密度过低不宜利用,更加剧了水产品供求矛盾。③基础理论学科(如鱼类生态学、生理学,水生生物学等)的发展推动了水产增殖科学的进展。④工业的发展能够为水产资源增殖范围和规模的扩大提供必要的设施。⑤天然水域的水质好、溶氧高、饵料资源丰富,鱼类生长快,鱼病少,产量高,因此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同时,水产资源增殖还有利于保持水体生态平衡和良性循环。随着水产资源增殖和水产资源增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栽培渔业"、"放牧渔业"等新概念,从而在水产资源旧有的"开发利用型"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新的"培养利用型"。
  
  繁殖保护 古代,人类已注意保护水产资源。中国古书中对此有所记载,例如《周书》中即有"毒鱼网禁",《吕氏春秋》有"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淮南子》有"鱼不长尺,不得取"。到了明代和清代,制订有禁捕怀卵亲鱼和禁止在产卵场捕鱼的法令。国外最早的保护鱼类资源的法令是在 5世纪起草的哥特人法典中发现的,以后苏格兰在12世纪、俄国在17世纪先后颁布了水产资源保护法,日本1901年正式颁布《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国务院于1955年6月颁布《关于渤海、黄海及东海机轮拖网渔业禁渔区的命令》、1979年2月颁布《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1957年4月至正式颁布前曾以草案形式试行)等。这些渔业法规规定应实行合理捕捞来调整种群数量,划出禁渔区和禁渔期,禁止采用炸鱼、毒鱼等渔法;确定允许捕捞品种的规格,保护渔捞对象的繁殖和生长过程,以增加资源补充量;合理控制捕捞量或规定捕捞定额,以减少损失并实现资源量的增长。
  
  人工放流 19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在鲑鳟鱼类的人工繁殖成功以后,相继建立了孵化场,将经过人工培育后的仔幼鱼进行人工放流,以增加水域中的鱼类资源。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全世界每年人工放流的鲑鳟鱼总数已达20多亿尾。日本1962年在濑户内海建立起第一个"栽培渔业"中心,经过培育种苗、放流,取得明显效果。1975年放流稚鱼11.5亿尾,到1979年回归量达2400万尾,按每尾3.66公斤计,总重量达 8.8万吨。据计算,每一尾稚鱼成本不到1日元,在海洋中生活3~4年后参与生殖回游回归时,个体重达3~4公斤,年放流量10亿尾稚鱼,成本不到10亿日元,以2%回归率计算可回归2000万尾,约 6~8万吨,产值可达200亿日元。这种新兴的"放牧渔业"给日本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俄国在 100多年前,成功地进行了鲟鱼的人工繁殖。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已走上机械化、自动化的道路。由于苏联每年在各大江河和亚速海、里海等内陆海大规模放流幼鲟,使鲟鱼产量不断上升。中国内陆水域经济鱼类的人工放流效益也很显著。在湖泊、水库中放流,同天然生长的鱼类相比,经济效益约高60~70倍,产量约高350~400倍。
  
  移殖驯化 水产资源增殖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古罗马时代,鲤鱼由亚洲移殖到欧洲,以后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并且育成了各种不同的品种。原产北美太平洋沿岸山溪中的虹鳟;以及原产非洲的罗非鱼属的一些种类也都已被广泛移殖到世界各地。此外,如中国的草鱼、鲢鱼,北美的河鲱,美洲的红占鲑、食蚊鱼等,还有欧洲的河鳟、大西洋鳟、白鲑等也向其他洲或国家移殖。原产太平洋北部的几种大麻哈鱼现在不仅移殖到南太平洋的新西兰、澳大利亚、智利等国,还引入大西洋的白海(苏联、挪威)和加拿大的大西洋沿岸。美国还向大湖区放流银大麻哈鱼。中国除了由国外引进罗非鱼、虹鳟及胡子鲶等外,还成功地进行了若干种国内鱼类移殖驯化。例如,团头鲂原产长江中游湖泊中,后移殖于全国南北各地;1979年开始将太湖短吻银鱼的人工授精卵由江苏太湖移到云南滇池,1983年产量达1500吨。苏联在移殖鱼类的饵料生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改善水域环境 繁殖和栖息的水域环境条件,是鱼类种群自然兴衰的最重要因素。改善水域环境条件,或在良好的水域环境条件遭到破坏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以弥补自然条件的不足,也是鱼类资源增殖的重要措施。例如,在沿海设置人工鱼礁可以改善水域环境,增加生物量,为经济鱼虾类,尤其是对放流的鱼、虾、贝提供栖息场所和食物基地,从而增加渔业资源。中国从1978~1983年投放人工鱼礁3136座,建成人工礁区面积1.6 万亩,诱鱼效果良好。国外也多重视设置人工鱼礁。日本规划从1976年起,用10~15年时间在沿海建成5000公里长的人工鱼礁带;美国沿海各州几乎都建有人工鱼礁。此外,改善水域环境的措施还有:设置人工鱼巢以满足草上产卵鱼类的繁殖需要;模拟河床条件的人工产卵槽以满足石砾产卵鱼类的需要;兴建鱼道等过鱼设施,以满足鱼类回游的要求;通过人为措施改良水质和底质;防止和治理水域污染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