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tereochemical effect
立体化学效应
1.
The stereochemical effect of the chiral amino acid residues on the formation of penta-coordinate phosphorus intermolecular mixed carboxylic-phosphoric anhydride (IMCPA) from N-phosphorylamino acids was studied with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calculations at B3LYP/6-311G(d,p) level.
用密度泛函(DFT)方法在B3LYP/6-311G(d,p)水平上对N-磷酰化氨基酸生成五配位磷酸羧酸混酐(IMCPA)反应中手性氨基酸残基侧链的立体化学效应进行了研究。
2) stereoscopic effect
立体效应
1.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142 carbon atoms in 39 amine(compounds) and their ~(13)C NMR chemical shifts indicates that the ~(13)C NMR chemical shifts of amine compounds are related to the ionicity index(INI),the polarizability effect index(PEI) of alkyl group and stereoscopic effect(α_(—C),β_(——C),γ_(—C)) :δ_(c)=175.
通过对39种脂肪胺化合物中142个碳原子的13C NMR谱与其部分结构参数关系的研究,发现各个碳原子的13C NMR谱化学位移与离子性指数(INI)、极化效应指数(PEI)、立体效应(α,β,γ)的关系可表示为:δc=175。
3) steric effect
立体效应
1.
The infrared spectra show that the steric effect on the periphery of porpkyrin has no effect on ironchloride bond.
利用改进的方法合成了六种具有立体效应的氯化四(邻烷基苯基)卟啉合铁(T(o-R)PPFeCl,R=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异丙基,叔丁基),其中五种是新合成的化合物。
2.
The13C NMR chemical shift for an given carbon atom in aliphatic amine molecules was related to the atomic electronegativity,polarizability and steric effects of the substituents.
用原子电负性、极化度并结合表征原子空间连接方式的立体效应参数对胺分子中不同环境碳原子的化学位移进行关联,将75脂肪胺(54个脂肪一元胺,21个二元胺)中307个碳原子相关参数值和化学位移值带入模型中得到如下估算方程:δC=116。
4) fluid force chemistry effect
流体力化学效应
1.
Such influence is also called fluid force chemistry effect.
含有微量化学药剂的固液两相流体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领域中,在该两相流体体系中,药剂的充分分散、与颗粒发生有效接触碰撞、以及保证有充分的接触时间就显得相当重要,而流体剪切条件对上述过程影响很大,把流体剪切条件的这种影响称为流体力化学效应。
5) ortho-stereoscopic effect
正立体效应
6) stereoscopic effect
立体视效应
补充资料:立体化学
立体化学 stereochemistry 从立体的角度出发研究分子的结构和反应行为的学科。研究对象是有机分子和无机分子。由于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主要的价键——共价键——具有方向性特征,立体化学在有机化学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立体化学创立于19世纪初期。J.-B.毕奥最早观察到有机物的旋光现象(见旋光异构)。1848年L.巴斯德分离到两种酒石酸结晶,一种半面晶向左,一种半面晶向右。前者能使平面偏振光向左旋转,后者则使之向右旋转,角度相同。1874年J.H.范托夫和J.-A.勒贝尔分别提出关于碳原子的四面体学说,他们认为:分子是个三维实体,碳的四个价键在空间是对称的,分别指向一个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当碳原子与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连接时,就产生一对异构体,它们互为实物和镜像,这个碳原子称为不对称碳原子,这一对化合物互为旋光异构体。范托夫和勒贝尔的学说,是立体化学的基础。以后,E.费歇尔关于糖类化合物构型(见分子构型)的研究,O.哈塞尔和D.H.R.巴顿关于分子构象和构象分析的理论,C.K.英戈尔德关于亲核取代反应中的立体化学的研究,均对立体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A.韦尔纳关于配位化学的研究,使立体化学在无机化学的领域中得到发展。近年来出现的关于周环反应方向的伍德沃德-霍夫曼规则,使立体化学得到新的进展。 立体化学主要分为静态立体化学和动态立体化学两部分。①静态立体化学研究分子中各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 ,也就是研究分子结构的立体形象——构型和构象,以及由于构型异构(包括几何异构和旋光异构)和构象异构导致的分子之间的性质不同等问题。②动态立体化学研究构型异构体的制备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等问题。前者主要以不对称合成获得某一旋光异构体为目的;后者除包括构象分析外,还对各个经典反应类型,如加成反应、取代反应中的立体化学现象进行研究。
立体化学的观点和方法适用于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反应性能,还在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高分子化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探索生命奥秘方面,特别是在对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酶和核酸分子的认识和人工合成方面,立体化学尤为重要。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