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hina famous inkstone
中国名砚
2) Ancient Chinese Ink-stones
中国古砚
3) Cyphogenia (Cyphogenia) chinensis
中华砚甲
1.
It is known Cyphogenia (Cyphogenia) chinensis completes one generation in two years in laboratory condition.
中华砚甲 Cyphogenia(Cyphogenia)chinensis(Falderamnn ,1835 ) 2年发生 1代 ,以成虫和不同龄期的幼虫越冬 。
5) Chinese place name
中国地名
1.
The 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Chinese place names, a special case of the recognition of Chinese special nouns,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Chine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专有名词中的中国地名的自动识别是中文信息处理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
补充资料:中国古砚
用于磨墨的文具。其原始形态为较平整的河光石,故《说文》将砚解释为"石滑也";又由于早期的墨为颗粒状或薄片状,未能作成墨锭,不便握持,故秦、汉古砚多附有研子(研杵、研石),用它压住墨粒研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所出石砚,呈不规则的圆形,所附石研子相当大,几占砚面面积的 1/4。汉代石砚的造型趋于规整,主要有圆形和长方形两种,研子的体积较前缩小。圆砚多附三足且有隆起之盖,盖底当中留出凹窝,以备盖砚时容纳研子。精致的圆砚在盖面上常镂出旋绕的蟠螭纹,如河北望都所药村、河南南乐宋耿洛等地的汉墓所出者。另外,湖北当阳刘冢子汉墓中还出过一件此式陶砚。长方形砚原来只是一块石板,如洛阳烧沟 632号汉墓所出者。这种砚或被称为黛砚,但在居延金关,此式砚与屯戍遗物同出,根据该地点的军事性质,可知长方形砚并非均供画眉之用。山东临沂金雀山11号汉墓所出长方形石砚,附漆砚盒,盖、底均绘有云气禽兽纹。汉代还有一种附铜砚盒的石砚,铜砚盒常作兽形,安徽肥东与江苏徐州各出一例。徐州的兽形铜砚盒通体鎏金,满布鎏银的云气纹,杂嵌红珊瑚、绿松石和青金石,造型瑰奇,色彩绚烂,是珍贵的古文物。
晋代流行瓷砚,起初为圆形三足,形制大体沿袭汉代的圆砚。南北朝时的瓷圆砚下装一圈柱足,又被称作辟雍砚。这时也出现了箕形的风字砚,现存最早的一面系1955年出土于西安郭家滩,有东魏武定七年 (549)铭文。
唐代开始讲究制砚之石材。这时由于制墨技术的进步,墨锭作得很坚致,从而要求砚石具有较大的硬度。以硬石制砚,如表面粗糙则易伤笔毫,如表面太滑又不利于发墨,故砚石须兼备坚硬、细腻易发墨等特点。根据这些标准,唐代选择了广东肇庆所产端溪石制砚。端砚石质优美,磨墨无声,贮水不耗,腻而不滑,发墨不损毫,所以在唐代广泛流行。《唐国史补》称: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1965年广州动物公园出土一方唐代风字形端砚。现藏广州市博物馆,是唐代端砚的实物例证,此砚朴素无文,不事雕琢,应是唐代前期的作品。到唐代后期,砚形的制作日趋精美。皮日休咏端砚诗句称:"样如金蹙小能轻,徽润将融紫石英。石墨一研为凤尾,寒泉半勺是龙睛"。可见这时端砚上已雕刻出各种图形。除端溪石外,安徽婺源的歙溪石,也于开元年间开始开采。此外,唐代还制成了澄泥砚,以山西绛州的产品最著名,澄泥砚常制成风字形,也有制成龟形的,砚盖呈龟背甲状,别具情趣。
到了宋代,端、歙、鲁、洮等石材所制之砚已为书家普遍采用。形式除长方形的抄手砚外,还有各种象形砚以及特制的兰亭砚、石渠砚、杂形砚等。此时已注重石材的纹理美,端砚则贵其石眼,如鸲鹆眼、鹦哥眼、凤眼等。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北宋百一砚,有 101颗圆形石眼,为砚中瑰宝。宋砚今有不少佳品存世,文献资料也有宋米芾撰写的中国最早的一部《砚史》。
明、清石砚除以石质取胜外,还特别注重雕刻造型,式样繁多,蔚为大观。这时的砚式如鼎形、琴形、竹节、花樽、马蹄、新月、莲叶、古钱、灵芝、蟾蜍等,逞奇斗胜,各臻其妙。还有保存天然石质朴美不假釜凿的"天然砚"。文人学士也常在砚上题刻铭文,甚至镌刻肖像,使之不仅成为文房用器,也是价值很高的工艺品。
晋代流行瓷砚,起初为圆形三足,形制大体沿袭汉代的圆砚。南北朝时的瓷圆砚下装一圈柱足,又被称作辟雍砚。这时也出现了箕形的风字砚,现存最早的一面系1955年出土于西安郭家滩,有东魏武定七年 (549)铭文。
唐代开始讲究制砚之石材。这时由于制墨技术的进步,墨锭作得很坚致,从而要求砚石具有较大的硬度。以硬石制砚,如表面粗糙则易伤笔毫,如表面太滑又不利于发墨,故砚石须兼备坚硬、细腻易发墨等特点。根据这些标准,唐代选择了广东肇庆所产端溪石制砚。端砚石质优美,磨墨无声,贮水不耗,腻而不滑,发墨不损毫,所以在唐代广泛流行。《唐国史补》称: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1965年广州动物公园出土一方唐代风字形端砚。现藏广州市博物馆,是唐代端砚的实物例证,此砚朴素无文,不事雕琢,应是唐代前期的作品。到唐代后期,砚形的制作日趋精美。皮日休咏端砚诗句称:"样如金蹙小能轻,徽润将融紫石英。石墨一研为凤尾,寒泉半勺是龙睛"。可见这时端砚上已雕刻出各种图形。除端溪石外,安徽婺源的歙溪石,也于开元年间开始开采。此外,唐代还制成了澄泥砚,以山西绛州的产品最著名,澄泥砚常制成风字形,也有制成龟形的,砚盖呈龟背甲状,别具情趣。
到了宋代,端、歙、鲁、洮等石材所制之砚已为书家普遍采用。形式除长方形的抄手砚外,还有各种象形砚以及特制的兰亭砚、石渠砚、杂形砚等。此时已注重石材的纹理美,端砚则贵其石眼,如鸲鹆眼、鹦哥眼、凤眼等。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北宋百一砚,有 101颗圆形石眼,为砚中瑰宝。宋砚今有不少佳品存世,文献资料也有宋米芾撰写的中国最早的一部《砚史》。
明、清石砚除以石质取胜外,还特别注重雕刻造型,式样繁多,蔚为大观。这时的砚式如鼎形、琴形、竹节、花樽、马蹄、新月、莲叶、古钱、灵芝、蟾蜍等,逞奇斗胜,各臻其妙。还有保存天然石质朴美不假釜凿的"天然砚"。文人学士也常在砚上题刻铭文,甚至镌刻肖像,使之不仅成为文房用器,也是价值很高的工艺品。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