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dea expressing
意派
2) imagism
[英]['ɪmɪdʒɪzəm] [美]['ɪmə'dʒɪzəm]
意象派
1.
Analyzing the typical imagist poem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the author affirms the beauty of Pound s imagist poems and his contribution to imagism.
庞德对意象派诗歌的理论发展等几个方面阐述庞德意象派诗歌创作的理论来源,结合他的代表诗"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解读他的创作实践,肯定庞德在美国乃至整个文学界在意象派诗歌方面的地位和贡献。
2.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reflection of defamiliarisation in the poetry of Imagism in two respects: it s defamiliarisation of the life and it s defamiliarisation of the language.
这一现象的产生,带来了意象派诗歌对生活的陌生化和语言的陌生化两方面的影响。
3) imagist
[英]['imidʒist] [美]['ɪmɪdʒɪst]
意象派
1.
Ezra Pound: An Imagist with Love for Chinese Culture;
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的中国文化情结
2.
Reading Ezra Pound: Imagist and Oriental Poetics;
解读庞德:意象派和东方诗学
4) the Paris school
释意学派
1.
The Paris School, usually considered to belong to the liberal arts group, has made .
本文以释意理论为基础,吸收自然学派的因素,包括当代语言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借鉴信息论的研究成果,采用一种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英汉会议同传中的信息分布,信息整合和预测机制,以探讨同传中运用基于信息整合处理的预测机制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提出框架预设,以配合同声传译中直线驱动原则与信息重组的理性调合;本文将提出“信息等效”的概念,作为交际目的和同传准则,进而提出“释意+信息等效”模式,并把预测机制和框架预设融合到该模式当中去,以期为同传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具体策略,完善并发展法国释意学派代表人物赛斯科维奇的释意理论与其三角同传模式。
5) people with unfulfilled willing
失意派
1.
The feeling and mood of the bookmen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followers of the former emperor,people with unfulfilled willing,and those who were very proud.
把元代江南文人的高蹈情怀或放逸情结细分为三个类型:遗民派、失意派和高蹈派,元代江南文人画家所处的社会生态环境以及他们的精神状貌是促生元代绘画风格变化的人文积淀和个性因素,而元末能形成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鼎盛局面,决非偶然。
6) school awareness
学派意识
1.
From "discipline perspective" to "school perspective"——On school awareness and practice orientation of pedagogical school in China;
从“学科立场”到“学派立场”——论中国教育学的学派意识及其实践路向
2.
Predicated on Qian’s (2004;2007) papers on school awareness in linguistic studies in China,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s in linguistics in the presesent situation of China calls for a macro social environment as well as a micro disciplinary environment,especially a sound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本文是对钱冠连(2004,2007)关于语言研究中学派意识和学派问题系列文章的进一步讨论。
补充资料:意象派
意象派 Imagists 现代英美诗歌流派。意象即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本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固有的概念。从《易经》、《庄子》、《诗经》、《离骚》到《文心雕龙》和唐代的《诗品》及唐宋诗词,意象说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20世纪初以美国诗人艾兹拉·庞德、艾米·洛威尔和英国诗人托马斯·休姆、理查德·奥尔丁顿为代表的一部分作家、评论家在法国象征主义和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丰富性、含蓄性、形象性影响下,兴起反对抽象说教,反对陈旧题材与表现形式的诗歌运动。1912年,庞德首次采用了意象派名称。1915~1917年间 ,每年出版一本意象派诗集。庞德退出意象派后,洛威尔继续领导该派活动,提出6项原则性主张,即语言要通俗准确,创造新节奏,题材完全自由,用意象来写诗,表现要具体、简练、浓缩。后来洛威尔又加上“要含蓄,不用直陈”的原则。他们力求以鲜明的意象和短小精悍的“中国式”诗体去反对陈腐的19世纪后期英国诗风,有积极意义,但重点追求诗歌的形式和技巧,有忽视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的倾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象派诗人逐渐分道扬镳,这个流派也逐渐瓦解。十月革命前后,意象派传到俄国,叶赛宁等第一批青年诗人和画家发表意象主义宣言,成立团体,出版意象主义杂志和诗集。1927年该团体解散。30年代,英国评论家卡罗琳·斯珀津出版了《莎士比亚的意象》一书,对莎剧中的意象进行了大量研究,成为莎评中意象派的首创者。40年代到60年代,美国诗坛上先后出现了以卡尔·夏皮罗、约翰·马尔科姆为代表的意象玄学派和以詹姆斯·赖特、路易斯·辛普森为代表深度意象派等新的诗歌流派,说明意象派在美国诗坛上影响较大。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