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酒糟大曲
1)  lees koji
酒糟大曲
2)  distills grains
大曲酒糟
1.
Candida tropicalis Y20-1 with the strong ability of assimilating starch and trichoderma virid T2 with the ability of degrading cellulose and semi-cellulose were used for mixed culture in the production of protein feed from distills grains.
以大曲酒糟为原料 ,采用有同化淀粉能力强的热带假丝酵母Y2 0 - 1和有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能力的绿色木霉T2混合发酵 ,生产蛋白饲料。
3)  koji produced with yellow rice wine lees
黄酒糟曲
4)  Daqu spent grains
大曲丢糟
1.
Daqu spent grains and wheat bran were used as main raw materials to produce feed xylanase.
以大曲丢糟和麦麸为主要原料生产饲用木聚糖酶。
5)  fermented grains by Daqu
大曲续糟
1.
Base on Xuanjiu small pit brewing technology,such as saccharification by Xiaoqu,fermented grains by Daqu,fermentation by small pits,cross-steaming by two kinds of flavoriing fermented grains ets.
在总结宣酒小窖酿造工艺,即小曲培菌糖化、大曲续糟、小窖发酵、双种香醅串蒸等典型工艺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宣酒既有大曲酒浓郁窖香,又有小曲酒的绵柔、醇和、甘甜,后味还略带酱香的典型风格。
6)  yellow-wine residues
大米黄酒糟
补充资料:大曲
      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型歌舞乐曲。它对戏曲音乐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这种乐曲形式在汉代已出现,到隋、唐时期,由于广泛吸收了国内外各民族的音乐文化而发展成熟。
  
  大曲的音乐结构可分为 3部分。每一部分又由若干段落组成。这种段落,古人称之为"遍",或"片"、"叠"。第1部称为"散序",全是散板节奏的曲调。第2部称为"中序",也称作"拍序",或称"歌头"。"中序"的各"遍",都是板眼分明节奏较慢的四柏子曲调。第3部称为"破",或称"入破",其中也包含若干"遍",为二拍子的曲调。速度由中庸而渐快。并以极快的速度而终结全曲。上述三个部分,虽然节拍形式各不相同,速度亦各有差异,但实系同一曲调在反复运用中的不同变化。
  
  大曲的表演形式,是器乐演奏与歌唱、舞蹈的综合。它需要有一支庞大的乐队、歌队和舞队进行表演。第 1部"散序",纯系乐队演奏的器乐曲,这时歌者舞者都不出场。第2部"中序",歌队开始唱歌,由乐队伴奏,舞队仍不出场。第3部"破",纯系舞曲,舞队入场起舞,由乐队伴奏,而无歌唱,它以逐渐加快的速度,把音乐与舞蹈的情绪推向高潮。
  
  大曲是一种曲体,常因曲调的不同而冠以不同的标题,如《六幺》大曲、《薄媚》大曲等。也有些大曲是以地名标题的,如《甘州》大曲、《梁州》大曲、《胡渭州》大曲等。从这些标题中,也可以看到民间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的关系。
  
  大曲在唐代还是纯粹的歌舞乐曲,发展到宋代,逐渐与故事情节相结合。在宋代的杂剧中,就有一部分以大曲演唱的节目。这种节目,具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是利用大曲的形式咏唱故事,在大曲原有的标题之上往往再冠以故事性的标题。如唐有《薄媚》大曲,宋有《西子薄媚》、《错取薄媚》、《郑生遇龙女薄媚》等;唐有《六幺》大曲,宋则有《莺莺六幺》、《崔护六幺》,等等。其二,宋代所用的大曲,并不拘泥于唐大曲原有的完整形式,而是按照实际需要,只摘取其中的若干片段,称为"摘遍"。宋代所用的大曲,多是摘遍的形式。
  
  作为古代歌舞音乐的大曲,演变为戏曲音乐,有一个复杂的历程。宋杂剧还不是成熟的戏曲形式,其中用大曲演唱的节目还不是戏曲音乐,但大曲在历史上对戏曲音乐的形成却有重大的影响。这一方面表现在大曲的不少曲调进入戏曲音乐,成为传统的曲牌被广泛运用,有的剧目甚至还保留了宋大曲的"摘遍"形式,例如《琵琶记·丹陛陈情》一折就是。至于单支曲牌如〔八声甘州〕、〔梁州第七〕、〔水调歌头〕等,在戏曲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另一方面,大曲所用的节拍──节奏变化的方法,对戏曲音乐的影响更为深远。后世南北曲乃至昆曲所采用的套曲形式,虽然并非一曲反复变奏,但不同曲牌的前后排列顺序,却需按散→慢→中→快这一节奏变化原则。至于梆子、皮簧这些以板式变化为特征的剧种,在上下乐句的基础上通过各种节拍──节奏的变化来发展各种唱腔的方法,也是继承了唐宋大曲的传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