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侗族传统食品
1)  tradional food of Dong people
侗族传统食品
2)  Dong Nationality's food
侗族食品
3)  korean traditional food
朝鲜族传统食品
1.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Chinese korean traditional food;
中国朝鲜族传统食品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4)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of the Dong nationality
侗族传统聚落
5)  traditional food
传统食品
1.
Industrialization of Xinjiang traditional food;
浅析新疆传统食品的工业化
2.
Study on the defin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food
我国传统食品涵义界定及其发展现状的研究
3.
For the staple food industrialization,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investigation,arran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food.
主食工业化应重视传统食品的调查、整理、开发 ,传统食品不仅需要运用新科技知识来提高 ,也需要对其文化功能的发掘和发扬。
6)  Traditional Social Pattern of the Dong Nationality
侗族传统社会形态
补充资料:侗族斗牛节

侗家人喜欢斗牛为乐,多在春秋之季进行。虽然同是两牛相斗,但南北侗乡礼仪各异,这些不同的仪式都留下了古代征战的遗迹。

南部地区每年农历二月、三月或八、九月逢“亥”那天为斗牛节。在这之前,后生们吹笙到外寨邀战。准备参战的牛王圈前,人们鸣锣吹笙放炮,生食鱼食祭祀通宵达旦。亥日的斗牛场上人山人海;牛王营地里,旌旗环绕、戒备森严。有若古代将军布阵。

斗牛前,由德高望重的寨老《斗牛词》,宣布斗牛规矩。午时许,斗牛队伍轮流入场示威:手舞书着牛王美称的“码牌”者在前开道,鸣锣鼓芦笙者随之;刀斧手举着金瓜斧头,寨老着古装持伞以护圣母英灵,后面的人群举着旌旗拥着牛王在炮声中入场。牛王头镶铁角、罩红缎;背插令旗鹤尾,几个后生牵着在乐声和欢呼声中入场。人们护着牛王绕场三圈,高呼不止。这种仪俗称“踩堂”。踩堂完毕,斗牛便正式开始了。若是一方败了,姑娘们就跑去将“败将”的旌旗夺去,接着是胜利者以威武的姿态再次入场示威。待约定的牛王都斗过,斗牛也就结束了。几天后姑娘们送还败者战旗,受到小伙子们盛情的款待,并陪着他们唱大歌,临别奏笙欢送,还赠赎旗彩礼。相传,古时候人们种稻插秧,不会移栽。后来有两种水牯牛跑到秧田里打起架来,将秧田踩坏,主人没法,只有从较密的田里移出一些秧来插满,后来,这块田丰收了。人们从此学会了插秧。为纪念这一农活上的大事,人们牵来两牛相斗,从此相沿成习。

北部地区多以九月初九起放牛大打三天,称为“鞍瓦”,专斗的水牛称为“圣牛”。斗牛前,东道主寨派人到邻寨送帖请战,俗称“订牛亲家”。

初九凌晨,各寨圣牛在炮声中出圈,向斗牛场边的主寨出发。各家各户闻炮声牵着自己的牛尾随。主寨寨老和青年们鸣锣吹笙欢迎,并备甜酒、油茶待客,同时开圈迎客方圣牛。

辰时许,人们向牛塘方向涌去,村寨要道和牛场入口都扎拱门,挂鱼藤草,帖对联。正午时分,三声炮响宣布“鞍瓦”开始,一阵锣鼓声传来,两头圣牛先后在拱门出现。圣牛前有一后生“丢把条”开路,后边八面上绣“镇天雷”、“大雷公”等字样的大旗跟随。圣牛的眼睛被一个后生持旗横遮。头上还以草凳遮护。背置四方形篾塔。塔上帖着花草龙狮剪纸,顶置大红绣球;飘须带,牛腰围铜铃,臀部饰成六尺虎尾。那派头,俨然将帅出征。

申酉时分,一声锣响,宣布当天鞍瓦结束,明天上午再战。这时,主寨的人们争着拉客回家作客。

第二天和第三天,斗牛又继续进行。直到第四天早上,客人执意要走,主寨才放起铁炮欢送。

北部地区关于斗牛的来历,传说有一个爱牛的老人到外地去买得一条保家牛,于九月九日这天,牵到半路,突然脱手现一犀牛斗得难解难分。爱牛的老人在众人的帮助下,用绳子将两头牛脚拴住。杀了犀牛,救了保家牛。自保家牛到了寨上,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为了庆祝这个胜利,每年九月九日,人们便举行隆重的鞍瓦活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