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农村生态文明体系
1)  Rur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ystem
农村生态文明体系
2)  countryside ecology civilization
农村生态文明
1.
The practice pattern of countryside ecology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involving various aspects,both material and spiritual.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既有物质层面的,又有精神层面的。
3)  rural ecology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4)  civilized ecological village
文明生态村
1.
In view of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vestment of rural public goods,by analyzing the capital investment of municipal financial for the civilized ecological village and the questionnaire of the peasants demands,suggestions on inwestment and policy were put forward in civilized ecological village construction.
针对农村公共产品投资问题,通过市财政投资情况以及农户对文明生态村公共产品需求调查问卷的调查和分析,提出文明生态村建设投资与政策建议。
5)  civilized eco-village
文明生态村
1.
Hainan civilized eco-village, as the synthesis foundation carrier of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rec.
以文明生态村为综合创建载体的海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一直受到全国的关注。
2.
Construction of eco-province is the perfect practice of construc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province region,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industry is the key content of construction of eco-province; however, eco-agriculture is the base of whole ecological industry, so civilized eco-village which is the practice of eco-agriculture is very important.
生态省建设是在省域范围内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与实践,生态产业建设是生态省建设的重点,其中生态农业又是整个生态产业的基础,所以文明生态村作为生态农业的实践载体显得的尤为重要。
3.
An investigation was made of hot pepper and Arecanut production,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enterprises, and establishment of civilized eco-villages in Tungchang, Hainan.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调研组于2008年7月30~31日调查了海南屯昌县尖椒、槟榔生产,台资企业在屯昌的发展、文明生态村建设等情况。
6)  Eco-civilized village
生态文明村
补充资料:农村


农村
village

  农村(villa罗)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人口居住的地区,是同城市相对应的区域,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条件,也叫乡村。 农村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未来社会中,城市与农村的本质差别将消失。在不同的国家、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所规定的农村统计口径有所不同。例如美国,1950年以前规定,凡是人口在2 500人以下的、没有组织成自治单位的居住地就算农村;1950年以后规定,不论其是否组织成自治单位,凡人口在2 500人以下或人口在每平方英里1 50。人以下的地区及城市郊区都算作农村。欧洲各国一般以居住地在2 000人以下者为农村。在中国没有直接规定“农村”这一统计指标的口径,仅规定了“市镇总人口”和“乡村总人口”这两个人口统计指标。据《中国统计年鉴》(1987)解释,“市镇总人口”指市、镇辖区内的全部人口;“乡村总人口”指县(不含镇)内全部人口。其中,“市”是指经国家规定成立“市”建制的城市;“镇”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的镇。1984年规定,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或总人口在2万人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 000人的,或总人口在2万人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的,均可建镇。 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依靠采集、渔猎为生,逐水草、居巢穴,无所谓村落。到了原始社会的中期,约在新石器时代,人类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有了耕种土地、照管作物、饲养畜禽等生产活动,人类开始定居下来。同时,为防御外族侵扰和野兽的侵害等,要求一个氏族聚居在一起,从而出现了最早的村落原始村落是以血缘关系形成的氏族部落的聚居之地,实行原始公有制,按自然分工进行生产活动,平均分配。至原始社会末期,交换有了一定的发展,在一些交通方便、位置适中的村落中,出现了集市。在奴隶社会的农村中,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商业相继从农业中独立出来。在一些大的村落中,手工业者集中,商业集中,形成永久性市场。这些地方,逐步演变成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了保护财产的安全、政权的巩固,则修筑城堡等,逐渐出现了城市。大商人、大奴隶主、官吏聚居在城市,奴隶、个体小农、少数小奴隶主则居住在农村。奴隶社会的农村社会经济关系,本质上是奴隶主剥削、压迫奴隶的关系。在封建社会的农村中,主要居住着农民(雇农、佃农、自耕农)或农奴、中小地主等。土地等生产资料绝大部分为封建地主阶级(或封建农奴主阶级)所有,少部分归农民所有。封建社会农村社会经济关系本质上是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压迫、剥削农民的关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