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荣格原型批评
1)  Jungian archetypal criticism
荣格原型批评
1.
They employ Jungian archetypal criticism to analyse the symbolic meaning and the thematic implications, but their study is mostly restricted to the discovery of mythological motifs within the novel.
结语部分总结了论文的要点,并简要说明卡特在戏仿荣格原型批评的同时,对一些与该理论一脉相承的宗教思想、精神分析和极端女权主义的颠覆。
2)  Archetype(of Jung)
原型(荣格)
3)  archetypal criticism
原型批评
1.
The Contribu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Archetypal Criticism;
原型批评的得与失——弗莱“原型理论”评析
2.
An Integrated Review on the Acceptance of Archetypal Criticism in China;
原型批评理论在中国的接受状况综述
3.
The never ending myth——to discuss the Archetypal Criticism;
不尽的神话——原型批评探析
4)  archetype [英]['ɑ:kitaɪp]  [美]['ɑrkə'taɪp]
原型批评
1.
The reason for archetype is that human brain can copy.
原型批评以整个文学的历史为背景寻求人类文化心理的基本范型,包含着人类祖先心理和命运痕迹的"原型"存在,决定了文学作品的本质在于向全人类的心灵说话,从而使其具有了超常的感染力。
5)  prototype criticism
原型批评
1.
On the Spread and Application of Prototype Criticism in China;
原型批评在中国的传播与应用
2.
In the new era, the advent of humanitarian cultural trend has provided spiritual soil for prototype criticism.
新时期中国人本主义文化思潮的涌现为原型批评提供了精神土壤 ;在文学批评内部 ,典型理论的困顿则宣告了高度理性化的文学批评思维方式的终结 ,原型理论对典型理论的置换实现了文学批评的突围 ;新时期文学创作关于文化原型的探求使得这种批评理论显得鲜活而富有生命
3.
From a new perspective,the thesis reconsiders Tie Ning’ works and analyzes mothers’ images in them by using the theory of prototype criticism.
此文则从一个新的视角,利用原型批评理论对铁凝作品进行新的思考,具体解读铁凝作品的母亲原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6)  Archetype Criticism
原型批评
1.
In accordance with reviewers′ different comments,this article applies Archetype Criticism of Northrop Frye to analyze the novel′s tragicomical and romantic characters.
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为武器,阐述这部小说的悲喜剧特质和传奇或浪漫的色彩。
2.
Carl Gustav Jung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y of archetype criticism.
荣格对原型批评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
The archetype criticism is based on Frazer s mythology theory, Jung s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and Fry s archetype criticism.
作为一种批评方法的原型批评的奠基者是弗雷泽的神话理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和加拿大学者弗莱的原型批评说。
补充资料:格奥格-奥古斯特-格丁根大学
格奥格-奥古斯特-格丁根大学
格奥格-奥古斯特-格丁根大学

格奥格-奥古斯特-格丁根大学(georg-august-universität göttingen),简称格丁根大学,位于德国西北部下萨克森州南端的大学城格丁根市,因英王乔治二世创建而得名。始建于1734年,于1737年向公众开放。

历史

始创

1734年时为英国国王及汉诺威大公的乔治二世决定委派其重臣冯·明希豪森在格丁根创办一所大学,旨在弘扬欧洲启蒙时代学术自由的理念,格丁根大学也因此一开欧洲大学学术自由之风气。大学创办之初,即设有神学、法学、哲学、医学四大经典学科,尤以自然科学和法学为重。

18-19世纪

整个18世纪,格丁根大学因其极为自由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氛围而居于德国大学中心地位。到1812年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图书藏量25万册,被海内外认可的一所现代化大学。拿破仑曾于此研习法律,并言“格丁根是属于全欧洲的”。

格丁根大学初以法学闻名于世。18世纪德国著名国家法学大师皮特曾于此执教半个世纪,而吸引了大批学生求学,奥地利首相克莱门斯·梅特涅,柏林大学的创办者威廉·冯·洪堡都是他的学生。至1837年其建校100年时,格丁根大学因几乎每年法学院注册的学生均占全校在读学生人数的一半以上而被称为“法科大学”。而格丁根大学也因此成为18世纪德国公法学的麦加。

1837年发生了著名的“格丁根七君子事件”,格丁根的七名教授因反对汉诺威国王废除宪法之举而被驱逐出格丁根大学,格林兄弟也在此列,这一事件反映出格丁根的知识份子对自由的热爱与捍卫宪法的勇气。此后,古斯塔夫·胡果和爱希霍恩于19世纪在此执教并成为德国历史法学派的先驱。19世纪末,创造“缔约过失责任”理论的著名民法学家鲁道夫·冯·耶林在此任教。

更让格丁根成为世人瞩目的科学中心的是其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被称为“最重要的数学家”的高斯就于18世纪任教于此并开创了格丁根学派。此后,黎曼、狄利克雷和雅可比在代数、几何、数论和分析领域做出了贡献。到19世纪,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和克莱因更是吸引了大批数学家前往格丁根,从而使德国格丁根数学学派进入了全盛时期。到20世纪初,格丁根已成为无可争辩的世界数学中心和麦加圣地。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一时期,格丁根大学在全欧乃至世界上的学术地位达到了顶峰。

4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格丁根大学学习、任教或研究,其中大部分为物理和化学奖,其他为医学、和平及文学奖。不过因为大多数诺贝尔奖都是在20世纪上半叶获得的,其得主多已去世。在这半个世纪从这里走出的诺贝尔奖得主人数位居世界大学第八位,创造了“格丁根诺贝尔奇迹”。此外,德意志帝国时期的“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联邦德国前总统里夏德·冯·魏茨泽克及前总理格哈特·施罗德均曾于格丁根大学学习法律。德国大诗人海涅也在此取得法学博士。格林兄弟在此任教并编写了第一部德语词典。现象学大师埃德蒙德·胡塞尔在此任教,哲学家亚瑟·叔本华,社会学大师马克斯·韦伯与尤尔根·哈贝马斯等也先后求学于格丁根。

纳粹时期

1933年希特勒上台,对犹太人进行残酷迫害,格丁根大学也因此受到致命重创,大批知名的犹太籍科学家和学者被迫离开格丁根,去往美国。世界科学的中心立刻从德国转向了美国。

现状

2005年格丁根大学的在册学生人数近2万5千人,其中包括大学生24,398人和博士生643人。教授420名,教研人员共3千多人。它所属的医药学校下设19个中心,其中包括各种各样的诊所。自从1980年以来,该大学已经根据不同学科成立了14个院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