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宣政院
1)  The Xuanzheng Yuan
宣政院
2)  hospital publicizing
医院宣传
1.
Evaluation analysis of hospital publicizing;
医院宣传工作的评价分析
3)  Xuan Hui Yuan
宣徽院
1.
A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Xuan Hui Yuan and the drama and music in Palace
宣徽院与宫廷戏剧乐舞关系初探
4)  Instruction to outpatients
出院宣教
5)  policy propaganda
政策宣传
1.
Discussion on the effects of the policy propaganda on real estate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浅谈政策宣传在高校房地产管理中的作用
6)  delivering one's political opinion
宣布政见
补充资料:宣政院
      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统辖吐蕃地区的中央机构。初名总制院,于至元元年(1264)设立,以国师八思巴领之。二十五年,尚书右丞相兼总制院使桑哥,以总制院统领吐蕃各宣慰司军民财谷,责任甚重,宜加崇异,奏请用唐朝皇帝在宣政殿接见吐蕃使臣的故典,改名为宣政院,秩从一品,用三台银印。以帝师领院事。置院使二员(后增至十员),其为长者常以朝廷大臣担任,位居第二者由帝师推荐僧人担任。宣政院官属得自选用,与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并为元朝四个独立的任官系统。灭宋后,即置江南释教都总统;至元二十八年,又分设行宣政院于杭州,掌江南各省佛教,其后曾两度废而复置。吐蕃发生变乱,亦设行宣政院前往当地处置,唯重大军事行动需与枢密院商议。诸路、府、州、县置僧录司、僧正司、都纲司,为宣政院下属地方机构,管理各地佛寺、僧徒。至大四年(1311),罢僧录等司,凡僧人词讼皆归管民官决断。至顺二年(1331),复于各省置广教总管府十六所,掌管僧尼政事,由宣政院选僧俗官任达鲁花赤、总管等职。元统二年(1334)罢。宣政院所辖吐蕃之地,分设三道宣慰司: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又称朵思麻宣慰司)、吐蕃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又称朵甘思宣慰司)、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又称乌思藏宣慰司)。宣慰司下辖安抚司、招讨司、宣抚司和元帅府、万户府等。自宣慰使都元帅至万户等各级官员多以当地僧俗首领担任,由帝师或宣政院荐举,朝廷授职。
  
  

参考书目
   韩儒林:《元朝中央政府是怎样管理西藏地方的》,《历史研究》1959年第7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