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结内
1)  nodal [英]['nəudl]  [美]['nodḷ]
结内
1.
Objective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odal,extranodal and Waldeyer\'s ring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原发部位(韦氏环、结内与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2)  inner structure
内部结构
1.
A Grand Theoretical Mansion —— on the inner structure of the scientific system of Deng Xiaoping Theory;
一座宏伟的理论大厦——论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内部结构
2.
The effect of cryogenic treatment on the inner structure of Nitrocellulose(NC) in its dilute acetone solution is studi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ic measurement.
硝酸纤维素(NC)的丙酮稀溶液经过循环冷冻融化处理后,对其内部结构运用热分析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并通过放热速率方程法对NC样品热分解过程的动力学机理进行了探索。
3.
The inner structure change of pellets under the weak reductive condition was investigated.
在慢速升温和快速升温下,采用热重法及间隙法取样检测研究了磁铁精矿冷固球团在还原前期升温过程中的还原,对弱还原气氛下球团内部结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3)  internal structure
内部结构
1.
Three-dimensional microscopic imaging of internal structures of biological specimens;
生物体内部结构三维显微成像技术研究
2.
Research on the relativity between internal structure of steamed bread and sensory evaluation indexes;
馒头内部结构与感官指标相关性研究
3.
Approached distributive rule of geochemical block in the space,the author through study its internal structure and put to use parallel of metallogenic rate,proceeded prediction of resource amount and divided prospect region,there is directive value of total provincial exploration glod de.
探讨了主要金地球化学块体的分布特征,通过内部结构剖析,利用成矿率类比,进行资源预测,圈定成矿远景区,确定巨型金矿床找矿靶区。
4)  inside structure
内部结构
1.
Analysis of Inside Structure and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Tertiary-Industry in Liu an City;
六安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和竞争力分析
2.
The inside structure and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p-firing hot blast stove equipped for Laigang No.
介绍了莱钢3#750m3高炉配备的“卡鲁金”顶燃式热风炉的内部结构和工艺特点。
5)  Inner Structure
内在结构
1.
Inner Structure of Leadership and Law of Leading Activities;
领导的内在结构和领导活动规律解析
2.
From the structural and semiotic perspectives, the three version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Qin Guan s poem "Treading on Sedge" are limited in the four aspects of grammatical features, cultural background, sound and form, and inner structure.
从结构主义与符号学观点看来 ,秦观《踏莎行》三种不同的英译存在语法态势、文化背景、形美音美、内在结构四个方面局限
3.
The cognition embodied in language consists in the opposition and reciprocity of inner structure and outer perception,that is,the discreteness,hierarchicality,and recursiveness of logic(the law of our thought) vs.
语言的认知体现为内在结构和外在感知的相反相成、互斥互补,即逻辑(即我们的思维规律)的离散性、层级性和递归性与感觉的模糊性、扩展性和完型性的相摩相荡。
6)  Lining structure
内衬结构
1.
When top-down construction method is appli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hield shaft lining structure and lining structure is used as supporting system to replace shield shaft enclosure structure,installation and dismantlement processes of support are not required,construction investment is reduced and construction progress is quickened.
将逆作法应用在盾构井内衬结构施工中,利用内衬结构替代盾构井围护结构的支撑体系,可以省略支撑安装与拆除工序,减少施工投入,加快施工进度。
补充资料: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是一个非均质体,内部具有分层结构,各层物质的成分、密度、温度各不相同。在天文学中,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对于了解地球的运动、起源和演化,探讨其他行星的结构,解决行星以至整个太阳系起源和演化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分为纵波和横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物质的密度和性质密切相关。在不同性质和状态的介质中,地震波传播速度有显著变化。依据地球内部不同部分的地震波传播速度的资料,可以分析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球内部存在两个主要的间断面:第一个间断面位于地表下平均约三十多公里处,称莫霍洛维奇间断面(简称莫霍面或M界面);第二个间断面位于地表下约2,900公里处,称谷登堡-维舍特间断面。这两个间断面把地球内部分成三个主要的同心层:地壳、地幔和地核。莫霍面以上是地壳,莫霍面和谷登堡-维舍特间断面之间是地幔,从谷登堡-维舍特间断面到地心是地核。
  
  澳大利亚的布伦根据地震资料于1967年提出了地球内部结构的A模型,1970年又提出了HB2模型。这些模型对地球的分层结构作了更仔细的研究,目前广泛使用的是A模型。
  
  地壳又称 A层,它的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0多公里(中国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可达65公里多),而海洋地壳仅5~8公里。密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1/2。大陆地壳上层的成分约在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之间,下层岩石可能是麻粒岩和闪岩。海洋地壳是橄榄岩。据目前所知,地壳岩石的年龄绝大多数小于20多亿年。这意味着现在地球壳层的岩石不是地球的原始壳层,是以后由地球内部的物质通过火山活动与造山运动而形成的。
  
  地幔的物质密度由近地壳处的3.3克/厘米3增至近地核处的5.6/厘米3,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也随之增大。地幔分为三层。从莫霍面到地表下410公里深处,称为B层,地震波波速几乎随深度直线增大。往下到1,000公里深处是一个过渡带,称为C层,地震波波速不均匀地增大,说明内部物质分布不均匀。B、C两层称为上地幔。再往下到2,900公里处称为D层,即下地幔,波速增大较均匀,而且没有发生过地震。地幔物质的主要成分可能是同橄榄岩相似的超基性岩。
  
  
  地核也分为三层。E层是外地核,可能是液体,地震波横波在这里消失。 F层是外地核和内地核之间的过渡层。G层是内地核,可能是固体的,这里又出现地震波横波。地核虽只占地球体积的16.2%,但由于它的密度相当高(地核中心物质密度达到13克/厘米3,压力可能超过370万大气压),根据有些学者计算,它的质量超过地球总质量的31%。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物质构成。
  
  
  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而上升。根据地震波传播情况得知:地幔是固体状态的,100 公里深处的温度已达1,300℃,300公里深处的温度是2,000℃。据最近估计,地核边缘的温度约4,000℃,地心的温度为5,500~6,000℃。由于地球表层是热的不良导体,来自太阳的巨大热量只有极少一部分能穿透到地下极浅处。因此,地球内部的热能可能主要来源于地球本身,即产生于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地球的重力加速度也随深度而变化。在地球内部,地球自转引起的惯性离心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这样,地球内部的重力可以简单地看成是地球的引力。一般认为,从地表到地下2,900公里深处,重力大致随深度而增加,在2,900公里处重力达到最高值,约1,000伽。从地表下2,900公里到地心,重力急剧减小,到地心为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