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tudy on Stamp Tax of China
中国印花税研究
2) Sino-Indian studies
中印研究
3) The Research on China Taxation Reform
中国税制改革研究
4) Research on Taxation Burden in China
中国税收负担研究
5) Mei-flower Research Centre of China
中国梅花研究中心
1.
The collection and new cuhivar selection of Mei-flower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Mei-flower Research Centre of China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1950s by the help from Professor Chen Jun-yu,Zhao Shou-bian and Zhang Qi-xiang,etc.
中国梅花研究中心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陈俊愉、赵守边、张启翔教授的直接指导下,一直致力于梅花品种收集和新品种培育工作。
6) Chinese study
中国研究
1.
The French Jesuits Chinese Study and Influence o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法国耶稣会士的中国研究及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
2.
This paper surveys the theories in recent Western Chinese study regarding China s state-society relationship and its variation in values related.
通过近几十年来西方学界在中国研究中对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论述及价值视点的流变的考察,将这一学术脉络置于西方自身的理论传统之下讨论,以观察中国研究对西方学统的依附关系以及其基于不同学术传统的转向。
3.
Taking the Chinese study of John King Fairbank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scribes social stratification study .
本文以费正清的中国研究为范例 ,描述了社会变迁视野中的社会分层研究。
补充资料:源远流长的中国梅花文化
梅是中国特产,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和藏东一带。6000年前即已经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3000年前即引种栽培。公元前2世纪引种到朝鲜,8世纪引进到日本。19世纪初传到欧、美、澳大利亚。
据《本草纲目》引陶弘景《名医别录》记载:“梅实生汉中山谷”,而“襄汉川蜀江湖淮岭皆有之”。《花镜》上说:“古梅多著名于吴下、吴兴、西湖、会稽、四明等处,每多百年老干。”该书注解中说,四川大渡河上游海拔1900-2000米的山谷地带有野梅生长。广东、广西和江西交界的大庾岭,古代就产梅。罗浮山历来以产梅花著称于世,因此“罗浮”后来成了梅花的别名。
梅树寿命很长,可以活千年以上。现在中国的古梅除了杭州的“唐梅”和“宋梅”之外,最早的古梅当推湖北黄梅县“江心古寺”遗址处的“晋梅”(1700多岁)。它的树干已成灰黑色,每年大寒开花,花开满树,整个花期长达冬春两季。还有浙江天台山“国清古寺”的一株“隋梅”,距今也有1300年的历史,相传是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智凯大师手植。这株老梅曾经数度枯萎,又数度枯木逢春。现在主干苍老,四周嫩枝丛生,几年前还结了数千个梅子。
梅花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已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在诗歌、绘画、音乐、戏剧、成语和姓氏人名中,形成丰富多彩的梅花文化。1929年国民政府曾将梅花定为国花。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又两次掀起评选国花的讨论,惜至今仍未定论。
中国植梅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早先人们用梅子调味,相当于今天的醋。古老的《书经》即有记载:“若作和羹,尔唯盐梅”。《诗经·召南》里有这样一首:“?坑忻罚?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去吉兮!……”这是一首女子借梅子表示爱情的诗歌。
1975年,河南安阳出土一颗距今3200年的梅核。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脯梅”有2150多年的历史。出土文物证明,在春秋战国时期爱梅之风就已盛行。但那时梅子主要作为食用和馈赠、祭祀的礼品。到了汉、晋、南北朝,咏梅之风日盛,“梅始以花闻天下”。
《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米梅、胭脂梅。”又:“汉上林苑有同心梅、紫蒂梅、丽友梅。”
晋代陆凯从荆州托邮驿转赠一支早春梅花给他在长安的挚友范晔并附一首五言绝句:“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以梅花传递友情,从此传为佳话。
到南北朝,有关梅花的诗文、轶事渐多。《金陵志》云:“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这可能是用梅花图案美容的开端。
唐朝时杭州孤山的梅花就已闻名于世。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诗:“三年闷闷在余杭,曾与梅花醉几场;伍祖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名臣宋环见梅花怒放于榛莽中,归而有感,作《梅花赋》,有“相彼百花,谁敢争春?!莺语云涩,蜂房未喧,独步早春,自令天下,贵不移于本性,方可俪于君子之节”等赞语。杜甫有《江梅》诗,李白有《送友人游梅湖》,柳宗元有《早梅》,韩愈、李商隐、杜牧等诗人均有咏梅诗。
唐明皇的爱妃江彩苹性喜梅花。据《梅妃传》记:“所居栏槛,悉植数枝……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上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
宋朝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被称为传世杰作。另外,苏轼、陆游等皆有咏梅诗。
关于梅花的千古佳话莫过于北宋处士林逋(和靖)爱梅。他隐居杭州,不娶,无子,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借《卜算子·咏梅》表现自己虽怀才不遇但却百折不回的节操。
据《本草纲目》引陶弘景《名医别录》记载:“梅实生汉中山谷”,而“襄汉川蜀江湖淮岭皆有之”。《花镜》上说:“古梅多著名于吴下、吴兴、西湖、会稽、四明等处,每多百年老干。”该书注解中说,四川大渡河上游海拔1900-2000米的山谷地带有野梅生长。广东、广西和江西交界的大庾岭,古代就产梅。罗浮山历来以产梅花著称于世,因此“罗浮”后来成了梅花的别名。
梅树寿命很长,可以活千年以上。现在中国的古梅除了杭州的“唐梅”和“宋梅”之外,最早的古梅当推湖北黄梅县“江心古寺”遗址处的“晋梅”(1700多岁)。它的树干已成灰黑色,每年大寒开花,花开满树,整个花期长达冬春两季。还有浙江天台山“国清古寺”的一株“隋梅”,距今也有1300年的历史,相传是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智凯大师手植。这株老梅曾经数度枯萎,又数度枯木逢春。现在主干苍老,四周嫩枝丛生,几年前还结了数千个梅子。
梅花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已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在诗歌、绘画、音乐、戏剧、成语和姓氏人名中,形成丰富多彩的梅花文化。1929年国民政府曾将梅花定为国花。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又两次掀起评选国花的讨论,惜至今仍未定论。
中国植梅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早先人们用梅子调味,相当于今天的醋。古老的《书经》即有记载:“若作和羹,尔唯盐梅”。《诗经·召南》里有这样一首:“?坑忻罚?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去吉兮!……”这是一首女子借梅子表示爱情的诗歌。
1975年,河南安阳出土一颗距今3200年的梅核。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脯梅”有2150多年的历史。出土文物证明,在春秋战国时期爱梅之风就已盛行。但那时梅子主要作为食用和馈赠、祭祀的礼品。到了汉、晋、南北朝,咏梅之风日盛,“梅始以花闻天下”。
《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米梅、胭脂梅。”又:“汉上林苑有同心梅、紫蒂梅、丽友梅。”
晋代陆凯从荆州托邮驿转赠一支早春梅花给他在长安的挚友范晔并附一首五言绝句:“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以梅花传递友情,从此传为佳话。
到南北朝,有关梅花的诗文、轶事渐多。《金陵志》云:“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这可能是用梅花图案美容的开端。
唐朝时杭州孤山的梅花就已闻名于世。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诗:“三年闷闷在余杭,曾与梅花醉几场;伍祖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名臣宋环见梅花怒放于榛莽中,归而有感,作《梅花赋》,有“相彼百花,谁敢争春?!莺语云涩,蜂房未喧,独步早春,自令天下,贵不移于本性,方可俪于君子之节”等赞语。杜甫有《江梅》诗,李白有《送友人游梅湖》,柳宗元有《早梅》,韩愈、李商隐、杜牧等诗人均有咏梅诗。
唐明皇的爱妃江彩苹性喜梅花。据《梅妃传》记:“所居栏槛,悉植数枝……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上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
宋朝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被称为传世杰作。另外,苏轼、陆游等皆有咏梅诗。
关于梅花的千古佳话莫过于北宋处士林逋(和靖)爱梅。他隐居杭州,不娶,无子,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借《卜算子·咏梅》表现自己虽怀才不遇但却百折不回的节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