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情趣"与朱光潜
1)  "Taste" and Zhu Guang-qian
"情趣"与朱光潜
2)  On Zhu Guangqian's View of Empathy
论朱光潜的移情观
3)  Zhu Guangqian
朱光潜
1.
Artistic Concep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Aesthetics—A Case Study of Zhu Guangqian s and Zong Baihua s Theories;
比较美学视野中的“意境说”——以朱光潜和宗白华为例
2.
The Sublimity Penetrating in Chinese Modern Formalist Aesthetics——With Wang Guowei,Zhu Guangqian and Zong Baihua as Examples;
试论崇高对中国近现代形式主义美学的渗透——以王国维、朱光潜和宗白华为中心
4)  ZHU Guang-qian
朱光潜
1.
ZHU Guang-qian and ZONG Bai-hua s Comments on "Gap and Ungap";
从王国维“接着讲”:朱光潜、宗白华论“隔与不隔”
2.
TAO Yuan-ming——the Origin of ZHU Guang-qian s Poetic Theory;
陶渊明:朱光潜诗学原点
5)  Zhu Guangqian and Aestheticism
朱光潜与唯美主义
6)  emotion and funny
情与趣
补充资料: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

    中国美学家。安徽桐城人。青年时期在桐城中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后肄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出国留学,先后肄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斯塔斯堡大学,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并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名誉会长。朱光潜在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认为,在美感经验中,心所以接物者只是直觉,物所以呈现于心者只是形象。因此美感的态度与科学的和实用的态度不同,它不涉及概念、实用等,只是聚精会神地对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的观赏。1950年以后提出主客观统一说,认为美必须以客观事物作为条件,此外还须加上主观的意识形态或情趣的作用,使物成为物的形象,然后才是美。60年代,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把主观视为实践的主体“人”,认为客观世界和主观能动性统一于实践。主要编著有 《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 、《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 美学拾穗集》等,并翻译了《歌德谈话录》、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G.E.莱辛的《拉奥孔》、G.W.F.黑格尔的《美学》、B.克罗齐的《美学》、G.B.维柯的《新科学》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