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ymbolist movement
象征主义运动
3) Symbolism
[英]['sɪmbəlɪzəm] [美]['sɪmbə'lɪzəm]
象征主义
1.
The Study on the Symbolism in the Art of Ancient Furniture in Southern Anhui;
皖南古民居家具艺术的象征主义研究
2.
Lingering at the Margin of Order——the fate of symbolism in the history of modem literary theory;
在秩序的边缘徘徊——象征主义在现代文学理论史中的命运
3.
The origination of Li Jin-fa and Symbolism;
李金发与象征主义之滥觞
5) Imagist Movement
意象主义诗歌运动
1.
Influence of the English Version of Sino-Japan s Poetry on the British-American Imagist Movement;
中日诗歌的英译对英美意象主义诗歌运动的影响
6) symbolism in a broad sense
广义的象征主义
补充资料: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 symbolism 法国文学史上的一种流派和文学思潮。出现于1886年。一笔名叫让·莫雷亚斯的年轻诗人,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一篇文学宣言,主张用“象征主义者”来称呼当时的前卫诗人。这份宣言标志象征主义流派的诞生。事实上,在此之前,象征主义作为新的创作方法,早在浪漫主义盛行的时期已经萌芽。许多浪漫主义诗人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暗示多于解释,含蓄多于畅尽的发挥。象征主义的先驱波德莱尔和马拉梅、兰波、魏尔兰等象征主义名家就已经发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作品。 与此前的帕尔纳斯派不同,象征主义重新回到以抒写个人感情为重点的老路。但它抒写个人情怀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大异其趣。它抒写的不是日常生活中的表层的喜怒哀乐,而是不可捉摸的内心隐秘;或者如马拉梅所说,表现隐藏在普通事物背后的“唯一的真理”。为此,象征主义对于诗的语言进行了很大的改造。对于日常用的字和词加以特殊的、出人意外的安排和组合,使之发生新的含义。象征主义不满足于描绘事物的明确的线条和固定的轮廓,它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并不是要使读者理解诗人究竟要说什么,而是要使读者似懂非懂,恍惚若有所悟;使读者体会到此中有深意。象征主义不追求单纯的明朗,也不故意追求晦涩;它所追求的是半明半暗,明暗配合,扑朔迷离。象征主义诗歌十分强调音乐效果,可是诗句的音乐性不是单纯通过机械的协韵表现出来,而在于诗句内在的节奏和旋律。散文诗的音乐感并不亚于格律诗,有时反而胜过格律诗,因此许多象征派诗人的散文诗都写得有特色。 1886~1891年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昌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马拉梅的《诗与散文》、拉弗格的《善意之花》和昂利·德·雷尼耶的《插曲》等。1891年, 莫雷亚斯首先宣布脱离象征派,许多象征派诗人也纷纷向自己选择的方向发展,不再遵循共同的象征主义艺术标准,象征主义流派从此解体。但是,象征主义作为文学思潮和艺术风格,影响却非常深远。20世纪法国的重要诗人瓦莱里、克洛代尔、亚默,甚至圣琼·佩斯等,都被评论家列为后期象征主义者。比利时有著名的象征主义诗人维尔哈伦和梅特林克。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也曾出现戴望舒、李金发等象征派诗人。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