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济慈的《秋颂》.
1)  Keats's `Ode to Autumn'
济慈的《秋颂》.
2)  John Kests To Autumn
济慈《秋颂》
3)  To Autumn
《秋颂》
1.
Blue but Not Sad——On Keats To Autumn;
忧而不伤的浪漫主义颂歌——解读济慈的《秋颂》
2.
Tension in "To Autumn"——Elements of a Good Poem in New Criticism Perspective;
《秋颂》中的张力——新批评观中好诗的质素
3.
A Superficial Analysis on the Aesthetic Qualities of To Autumn;
浅析《秋颂》的美学特征
4)  Keats Poems
济慈的诗
5)  the poetical works of Keats
济慈的诗作.
6)  A Re-discussion on To Autumn
再论《秋颂》
补充资料:济慈
济慈(1795~1821)
Keats,John

   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1821年2月23日卒于罗马。9岁丧父 ,母亲改嫁,与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后由保护人照料,当了医生的学徒。1815年,入伦敦一家医院学习。1816年5月在利·亨特所编杂志《检查者 》上发表十四行诗《孤寂》,当年12月,他的十四行诗《初读查普曼译荷马》在评论文章中被全文引用并受到赞扬;同时又结识了亨特、雪莱、华兹华斯等诗人。因此,他虽已取得医生执照,却决定放弃继续学医而专事文学创作。第一部包括《睡眠与诗》在内的诗集 ,于1817年3月出版,未引起公众注意。1818年3月,完成取材于薄伽丘《十日谈 》的叙事长诗《伊萨贝拉》。其间染上肺病。1818年5 月,第一部取材希腊神话,描写月亮女神与凡人恩底弥翁相爱故事的长诗《恩底弥翁》问世,遭到3 家杂志的恶意批评。济慈并不气馁,自信“死后定能名居英国诗人之列”,并立即开始写另一首长诗《许佩里翁》的前两章。同期,结识芳妮·布劳尼 , 并与她相爱。1819年1月,写成长诗《圣爱格尼斯之夜》,这首诗和他在当年春夏间写成的《夜莺》、《希腊古瓮》、《哀感》、《心灵》和《无情的美人》、《灿烂的星,愿我能似你永在》,以及早期的《初读荷马》,构成了济慈诗歌的精华,成为英国诗歌史上的不朽之作。以后又写出叙事诗《莱米亚》并同C.布朗合写剧本《奥托大帝》等。从1820年2 月起济慈病情加重,遵医嘱到意大利养病,1821  年客死罗马。墓碑上刻着自拟铭文 :“ 这里安息着一个姓名写在水里的人。”雪莱为了哀悼他写了挽诗《阿多尼》。济慈的诗对后世诗人如维多利亚时代的丁尼生、布朗宁和唯美派诗人王尔德及20世纪意象派诗人都有影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