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李察·张伯伦
1)  Richard Chamberlain
李察·张伯伦
2)  Chamberlain [英]['tʃeɪmbəlɪn]  [美]['tʃembɚlɪn]
张伯伦
1.
Westerners' Japanese View in Meiji Period:Mainly on Yakumo Koizumi and Chamberlain
明治时期西方人的日本观探析——以小泉八云和张伯伦为例
2.
For a long time, Neville Chamberlain connected with Munich Agreement , as a reverse side person, who took the appeasement policies to aggressor and betrayed the other country for his nation s own benefit, has been blamed for decades.
长期以来,内维尔·张伯伦就和慕尼黑协定联系在一起,成了对侵略者推行姑息绥靖政策、损人利己的反面人物,几十年来备受谴责,认为正是张伯伦对希特勒的妥协退让导致了二战的发生。
3)  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 (1869~1940)
张伯伦,A.N.
4)  Neville Chamberlain
张伯伦传
5)  Chamberlin model
张伯伦模型
6)  Joseph Chamberlain
约瑟夫·张伯伦
1.
Joseph Chamberlain s Empire Thought and It s Performance;
约瑟夫·张伯伦帝国思想及其表现
2.
Joseph Chamberlain and Tariff Reform Campaign;
约瑟夫·张伯伦与英国关税改革运动(1903—1906年)
补充资料:张伯伦
张伯伦(1869~1940)
Chamberlain,Arthur-Neville
    英国首相(1937~1940),20世纪30年代绥靖政策的代表人物。1869年3月18日生于伯明翰市,1940年11月9日卒于汉普郡涅克菲尔德。政治家J.张伯伦之子。1911年,被选入伯明翰市参议会,1915年任该市市长。1918年被选为下院议员。以后,曾先后任邮政大臣、卫生大臣,并两度出任财政大臣。1937年5月28日,张伯伦出任保守党政府首相。执行与纳粹妥协,怂恿其东进反苏的政策。1938年3月,A.希特勒德国吞并奥地利,张伯伦声称在保障奥地利独立方面,不承担任何义务。4月,英国政府正式承认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与此同时,张伯伦政府同意大利签订条约,承认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占;并纵容意大利对西班牙继续进行武装干涉。在远东,他奉行纵容日本侵略中国的政策。同年9月,积极参加策划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阴谋(见慕尼黑会议)。9月30日,张伯伦又同希特勒签署《英德互不侵犯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张伯伦被迫作出强硬姿态,下令加速实行重整军备计划。1940年4月,英军在援助挪威的战役中战败 ,5月10日德军入侵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同日,张伯伦辞去首相职务。后在W.L.S.丘吉尔内阁中任枢密院院长。1940年9月30日辞去枢密院院长和保守党领袖的职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