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tandard Stowage Committee
标准装载委员会
3) Chart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
海图标准委员会
4) Deutsche Normenausschuss
德国标准委员会
6) Polski Komiter Normalizacyjny
波兰标准委员会
补充资料:波兰
波兰 Poland 位于欧洲中部的共和国。全称波兰共和国。面积31.27万平方千米,人口3850万(1993),其中波兰人占98%,余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立陶宛人、俄罗斯人、德意志人和犹太人等。官方语言为波兰语。全国约92%的居民信奉天主教。首都华沙。
地理 从东北到东南依次与俄罗斯、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接壤,南与捷克、斯洛伐克相邻,西与德国接界,北临波罗的海。海岸线长528千米。地势南高北低,中部下凹。境内大部分为平原,平均海拔173米,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占全国面积的72%。主要山脉有喀尔巴阡山脉和苏台德山脉。喀尔巴阡山脉塔特拉山的雷西峰海拔2499米,为全境最高点。维斯瓦河(长约1068千米)为第一大河流,流域面积占国土的54%。北部平原上分布着1公顷以上的天然湖泊9000余个。最大湖泊为希尼亚尔德维湖(109.7平方千米)。全境属于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
历史 波兰国家起源于西斯拉夫人中的波兰 、维斯瓦、西里西亚、东波美拉尼亚、马佐维亚等部落的联盟。966年皮亚斯特王朝的梅什科一世接受基督教,其长子博莱斯瓦夫一世于1025年加冕为波兰国王。1138年博莱斯瓦夫三世死后波兰进入分裂时期。14世纪初弗瓦迪斯瓦夫一世开始统一波兰。1385年波兰与立陶宛实行王朝合并,立陶宛大公亚盖洛成为波兰国王,称弗瓦迪斯瓦夫二世。1569年波兰与立陶宛组成由波兰贵族统治的国家。17世纪后逐渐衰落。1772、1793和1795年被沙俄、普鲁士和奥地利三次瓜分(奥未参加1793年的瓜分,见波兰的三次瓜分) 。在亡国后的123年里,波兰人民举行过多次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1918年2月苏俄无条件承认波兰的主权和独立,同年11月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19年凡尔赛和约把德国占领的主要部分归还给波兰,规定格但斯克为自由市。 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西部,苏军同时进入波兰东部,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其秘密议定书,苏德以纳雷夫河、布格河和桑河为界。同年西科尔斯基在法国组织波兰流亡政府,翌年6月法国战败后 ,流亡政府迁往伦敦。1942年波兰工人党成立。1944年1月根据波兰工人党的倡议成立全国人民代表会议,B.贝鲁特当选为主席。同年7月22日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宣告波兰新国家诞生。1945年6月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临时民族统一政府。1947年1月19日在立法议会选举中,以波兰工人党为首的民主党派联盟获胜,2月5日贝鲁特当选总统,并组成以西伦凯维支为首的新政府。 1948年12月,波兰工人党和社会党合并组成波兰统一工人党。1952年取消总统制,设立国务委员会。1956年6月发生波兹南工人罢工事件,10月,波党二届八中全会改组政治局和书记处,W.哥穆尔卡当选中央第一书记。1970年12月,格但斯克等地举行罢工,抗议日用品和食品大幅度提价,盖莱克取代哥穆尔卡出任中央第一书记。1980年8月爆发大规模工潮,9月卡尼亚出任中央第一书记。次年10月W.W.雅鲁泽尔斯基当选中央第一书记。1981年底至1983年7月全国实行“战时状态”,取缔团结工会。1988年4~5月间,波爆发了“战时状态”结束后规模最大的工潮。1989年2~4月举行圆桌会议,达成了团结工会合法化、改行总统制和议会民主等协议。同年6月提前举行议会大选,团结工会在众议院获得35%的席位 ,在参议院获99%的席位 。7月19日国民大会选举雅鲁泽尔斯基为总统。9 月组成由马佐维耶茨基领导的以团结工会为主体、以议会联盟为基础、有波兰统一工人党参与的新政府。12月29日,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并更改国徽。1990年11月提前举行总统选举,团结工会主席L.瓦文萨当选为总统。1995年12月,A.克瓦希涅夫斯基当选为新一届总统。 政治 截至1991年,波兰于1952年制定的宪法已修改10余次。宪法中有关国体性质和国家根本政治经济制度的章节已作了重大修改。1992年8月议会以2/3的多数通过《波兰共和国执法当局和立法当局相互关系法》(俗称小宪法),对国会、总统和政府的职责和权限作了较明确的规定。波兰议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众议院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1996年2月组成的政府的部长会议主席(亦称总理)为W.齐莫谢维奇。 波兰政党主要有4个:①波兰共和国社会民主党,前身为波兰统一工人党。②民主联盟,1990年12月成立。③波兰农民党,由原统一农民党易名而成。是波人数最多的政党。④基督教民族统一党,1990年12月登记。 经济 战后,政府对大中型企业、银行、运输、邮电业实行国有化。1971年提出高速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1971~1975年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但随即出现比例失调。70年代后期,经济陷入困境。1982年实行经济改革 ,主要是加强中央计划的战略作用和对地方的指导作用,逐步取消指令性职能。1986年7月,经济改革进入第二阶段,提出强化企业自负盈亏原则,扩大企业自主权,鼓励竞争,改革价格和税收制度八项措施。 1989 年后开始推行以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为目标的休克疗法式的经济改革,放开物价和商品流通,增加税收,压缩基建,紧缩银根,允许私人经商(包括从事外贸),允许私人开银行,建立有价证券交易所和股票市场,实行本国货币与外币在国内自由兑换 。自1990年8月《国营企业私有化法》生效之日起,至1992年11月,有2387家国营企业实行私有化。到 1992年底,登记注册的国内资本私营公司有1.13万家,登记注册的外资公司有1.01万家。恶性通货膨胀开始得到控制,供求关系趋于平衡,但紧缩政策带来了经济衰退,生产萎缩,职工实际工资下降。199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24.32万亿兹罗提。1993年11月19日汇率为20933兹罗提兑1美元。 波兰的主要矿藏是煤。硫磺储量1亿吨。有色金属矿藏有铜、锌、铅、铝、银等。森林面积870万公顷。主要农产品有小麦、黑麦、大麦、甜菜、马铃薯、油菜籽、牛奶、鸡蛋、肉类等。 90年代初,旅游业有较快发展。波兰交通运输业较发达。1991年有标准轨铁路2.38万千米,其中电气化铁路1.15万千米,公路总长22.6万千米,内河航运线长3997千米。主要海港有格但斯克、格丁尼亚和什切青。有45条国际航线,有7个国际机场,主要国际机场为华沙奥肯切机场。石油及其产品输送管道总长2040千米。主要进口石油产品、天然气、食品、药品、汽车及其组装件等;主要出口煤、钢材、铜、硫磺、机电产品、轻工产品、化工产品等。主要贸易伙伴为德、英、荷、奥、意、法、美及前苏联各国等。 文化教育 波兰的基础教育(小学)为8年,普通中等教育或职业、专业教育为4年,高等教育一般为4~5年。高等院校有华沙大学、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华沙工业大学、波兹南密茨凯维支大学等。主要报刊有《选举报》、《共和国报》、《华沙生活报》、《论坛报》、《政治》周刊、《经济生活》周刊等。波兰通讯社是国家主要通讯社,波兰广播电台和波兰电视台为国家主要电台和电视台。另外,自1990年10月波兰众议院通过允许开办私营电台和电视台以来,截至1992年12月,全国已有私营电台30家,私营电视台10家。 对外关系 波兰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确保本国的独立、主权和边界安全,并为国内的经济、政治转轨和未来国家的发展创造尽可能有利的国际条件。希望加强北约等欧洲集体安全机制,主张保持美国在欧洲的存在;扩大对西欧国际组织的参与,利用国际机制来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发展。为此波兰提出“重返欧洲”,申请加入欧洲共同体和北约。1991年12月波兰与欧共体签署了波兰从1993年起成为欧共体联系国的协议。1991年11月25日,波兰正式被接纳为欧洲委员会成员国,并签署了欧洲委员会《保护人权和基本自由公约》。波兰还加入了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同时努力加强与邻国的合作,希望波兰成为横跨东西欧、贯通南北欧的桥梁和纽带。波兰还同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签署了相互逐渐降低关税、到2001年完全消除贸易壁垒的中欧自由贸易区协议。 波兰与中国于1949年10月7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两国签有经济技术合作协定、领事条约、民航协定、司法协助协定等。1992年两国贸易总额近2.1亿美元。 苏联解体后,波兰表示希望与独联体各国、特别是俄罗斯等邻国建立和发展广泛的合作关系。1992年5月 ,瓦文萨访问俄罗斯,两国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和关于前苏军撤出波兰的协定及其附加议定书等11个文件。同年10月,俄波签署《两国过境运输协定》和《两国相互保护和支持投资协定》。同月 28日,前苏军部队全部撤离波兰。1992年波兰还同波罗的海3国以及乌克兰、白俄罗斯签署了《睦邻友好条约》。 1990年德国统一后,波德签署了《波兰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关于确认两国目前边界的条约》。1991年6月,波德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1992年2月,德国宣布免除波兰欠其的55.4亿美元债务的一半,以支持波兰的经济改革。双方还同意成立波德混合工商联合会。 波兰同西方各国的关系普遍改善。瓦文萨1991年访问美国,美宣布减免由政府担保的波兰债务的70%。英国首相梅杰1992年访问波兰,英方宣布免除波兰人入境签证,增加1400万美元的经济援助,以支持波兰发展小企业。同年,比利时与波兰签署《两国政府联合宣言》 ,比利时决定把波兰欠其6亿美元的债务减免一半。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