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冀朝鼎(1903~1963)
1)  Ji Chɑoding
冀朝鼎(1903~1963)
2)  Ji Chaoding
冀朝鼎
1.
Ji Chaoding and the Sino-American-British Currency Stabilization Board;
冀朝鼎与中美英平准基金会
3)  Ji Chaoding in the Early Period of P.R.C.
建国初期的冀朝鼎
4)  Evergreen Prosperous Reign
圣朝鼎盛万年青
5)  Ting [英][tiŋ]  [美][tɪŋ]
1.
Dualistic Structure in the Notion of the Shang Chou Ting;
商周“鼎”观念的二元结构
6)  Lorenz(1963) equations
Lorenz(1963)方程
补充资料:冀朝鼎(1903~1963)
      中国经济学家、经济活动家。山西汾阳人。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随即留学美国,先后获得芝加哥大学哲学学士、法律博士、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在美国留学期间,曾主办英文《今日之中国》和《亚美杂志》,主编美国《工人日报》副刊,并亲自撰写文章,介绍中国战时的经济情况。由于他在国内外经济界的名望与在国民党政府中的公开身份,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了平准基金委员会秘书长、外汇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处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冀朝鼎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兼计划局副局长,后又任政务院外资企业局局长、中国银行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主席等职,曾多次出国参加重要经济贸易活动,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在长期的经济工作中,冀朝鼎在发展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他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的建议,如引进先进技术以促进经济贸易发展;建立技术资料图书馆(即技术情报中心);研究外国经济情况并培养有关干部;利用外资加速发展中国经济等。
  
  冀朝鼎的主要著作包括:《中国经济枢纽区域史》(1934)和《中国战时的经济发展》(1938)。前者是使他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的论文,1934年写成,1936年在英国出版,后又被译成日文,1979年译成中文。这是他试图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按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撰写的一部关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的论著。书中比较详细地、系统地阐述了从战国时期到明清两千多年间水利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尤其侧重于说明历代排灌工程和漕运系统的兴建与演变。作者的主要目的在于以此说明封建王朝统治基础的"基本经济区"的发展和变迁,从而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规律。《中国战时的经济发展》是他对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发展进行实地考察后所写,书中阐述了当时中国经济情况和国民党政府的经济政策,以及有关当时边区的经济状况。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