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
1)  world-wide crisis of capitalist economy in 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
2)  economic crisis in 1929-1933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3)  economic crisis of 1929~1933 in America
美国1929~1933年经济危机
4)  cyclical crisis of capitalist economy in 19th century
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19世纪)
5)  capitalist world economic system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
1.
Capitalist world economic system was formed in Europe in 16th century but capitalist world economic system could not be formed withou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最初是在16世纪的欧洲产生的,但没有科技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不可能最终形成。
2.
As the product of a certain historical stage, capitalist world economic system is not the continu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formed by the colonial expansion of the western capitali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scope, as Wallerstein supposed.
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既不是沃勒斯坦所认为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世界范围内殖民扩张所形成的具有全球联系和特征的世界经济的延续和扩展,也不是吉登斯认为的由于民族国家及其体系为扩张提供制度保障从而使世界经济扩展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发展导致的西欧社会经济变化从而进行海外扩张的逻辑结果。
6)  the world-system of capitalistic economy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
The thesis points out that the engendering and expanding of the world-system of capitalistic economy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groups who advocated build the country by industry ,and the clash of culture is the ideological source of the groups who advocated build the country by agriculture.
本文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工立国派与以农立国派之间的论战为研究对象 ,归纳总结了论战双方的主要观点 ,指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扩张是以工立国派的立论基础 ,而文化冲突则是以农立国派的思想根源。
补充资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延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打击最为沉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危机爆发的原因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曾经历了短暂的相对稳定时期。各国恢复和发展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破坏的经济;恢复了不完全的金本位制,稳定了货币流通,国际贸易也有了较大的增长。这一时期各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并通过"产业合理化",使生产迅速地发展和扩大了,但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却在相对缩小。这不能不产生尖锐的矛盾,使企业经常开工不足,造成了工人的大量失业。例如,在美国,即使在经济最高涨的1929年,企业的开工率也只有73%。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人数就已超过了1000万人。但是,各国统治阶级却被虚假的繁荣景象所迷惑,仍然大肆鼓吹"永久繁荣"的理论和幻想,并且继续扩大投资和生产,交易所也掀起了投机的狂热。从而,促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导致了一场空前严重和深刻的经济危机。
  
  这次经济危机首先在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爆发。1929年 6月,美国的工业生产开始出现下降趋势。10月,证券市场出现价格猛跌的浪潮(见彩图)。一次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便由此开始,并迅速蔓延到了其他国家。
  
  
  危机的严重性  这次经济危机的严重和深刻程度表现在:①延续的时间长,从1929年 6月美国开始生产下降起,一直到1933年,各国才陆续摆脱。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周期一般约为 8~10年。这一次危机就延续了将近5年,占据了平均经济周期进程的一半以上。
  
  ②工业生产倒退了20~30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37.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下降虽然很不平衡,但下降幅度大却是共同的。1933年的工业生产和1929年相比,美国下降最多,达46.2%;其次为德国和法国,分别为40.6%和28.4%;英国下降了16.5%;只有日本下降比较小,但也达8.4%。生产的猛烈下降,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跌回到20世纪初期的水平。各国的工业生产在危机最严重的1932年,都大大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德国减少了48.2%,英国减少了29.3%,美国和法国分别减少了18.8%和8.0%,个别重要的工业部门倒退的幅度还要大。例如,美国和德国的钢铁产量都跌落到19世纪90年代的水平。
  
  ③企业破产倒闭的数目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美国破产的企业最多,而且逐年增多:1929年为22909家,1930年为26355家,1931年为29288家,1932年为31822家。1933年由于开始摆脱危机,企业倒闭之风有所减弱,但在头9个月里也仍有17732家企业破产。此外,在危机期间美国还倒闭了近6000家银行。破产的工商企业和银行总计在134000家以上。倒闭企业的负债总额超过了35亿美元。在德国,这次危机期间倒闭的企业有 62000余家。英国和法国在此期间倒闭的企业也分别达到 31000余家和37000余家。
  
  ④工人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一般高达30%以上。在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全失业的工人人数曾多达3000万人以上,加上半失业的工人,总数则高达4500万人左右。德国的失业率最高,1933年接近45%。美国的失业率在30%以上,而在工业、建筑业和运输业中,失业率更高达45~48%。大量企业倒闭和大量工人失业,使在业工人的工资水平大大降低了。在危机期间,德国工人和职员的实际工资水平下降了26%,美国工人的实际工资则倒退到1900年的水平。
  
  
  ⑤物价和股票价格猛跌。危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物价都下跌了1/3左右。1933年和1929年相比,各国物价下跌的幅度是:英国31%,美国和德国33%,法国36%。股票价格下跌的幅度更大,以危机最严重的1932年和1929年相比,美国下跌了77%,英国下跌了40%,法国和德国分别下跌了53%和60%。物价和股票价格的空前狂跌,集中地反映了生产过剩的严重程度。
  
  ⑥国际贸易严重萎缩。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贸易的实物量减少了 1/4,再加上物价猛跌,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额比1929年减少了大约40%。
  
  货币信用危机  严重的经济危机还由于伴随着严重的货币信用危机而更加具有破坏性。1929年10月美国发生的股票价格猛跌是这次货币信用危机的开端。经济危机前,美国的信用过度膨胀则是造成严重货币信用危机的客观条件。1923~1929年,美国的贷款业务增长了37%,有价证券的发行增加了1.5倍,股票价格上涨了2倍,而在此期间,工业生产却只增长了18%。因此,经济危机一爆发,货币信用突然紧缩,便导致货币信用危机接踵而至。货币信用危机很快从美国延及欧洲大陆。首先受到影响的是奥地利和德国。1931年 5月,奥地利的信用银行宣告破产,并影响到当时已经存在严重国际支付危机的德国。在1930年12月至1931年 7月这段时间里,从德国提走的外国资本多达21亿马克。德国的黄金储备因之从23.9亿马克骤减为13.6亿马克,黄金储备已不足货币发行额的5%。大银行纷纷倒闭和合并,原来的9大银行减少为 4个。德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停止支付外债,禁止黄金自由输出,严格实行外汇管制等措施来渡过难关。英国在此后不久也爆发了严重的货币信用危机。在短短两个月内,各国在伦敦的存款被提走了大约一半。大量的黄金外流,迫使英国政府在1931年率先放弃了当时实行的金块本位制,宣布英镑贬值,加强外汇管制,并筹组了英镑集团,以巩固英国对自治领和殖民地的金融控制。除此以外,在这次经济危机中,仅拒绝偿付外债或延期偿付外债的国家,就多达二十几个,这是过去经济危机发生时从未有过的现象。
  
  欧洲国家严重的货币信用危机又反过来加剧了美国货币信用危机的发展。1933年春季,美国再次发生严重的银行挤兑风潮,大批银行经不住冲击而倒闭。在此期间宣告破产的银行达银行总数的将近一半。为了遏止银行倒闭之风,美国政府1933年3月5日命令全国银行"休假"4天,暂时停止银行的一切经营活动。4天后,又通过《紧急银行救济法》,再度延长银行缓兑存款的期限,接着又公布了《银行存款保险法》。正是在美国政府的大力干预之下,银行的倒闭之风才得以平息。严重的货币信用危机促使美国政府放弃了金本位制(见金本位制的崩溃)。1933年4月,美国总统F.D.罗斯福(1882~1945)签署了"黄金法令",强制个人和私人银行把握有的黄金全部交给联邦储备银行,不准私人再贮藏黄金,停止银行券兑换黄金,禁止黄金的自由输出。5月,政府又宣布美元正式贬值,把每美元的含金量减少41%。与此同时,国会还授权联邦储备银行可以用国家债券为担保来发行纸币。美国的金本位制从此就为纸币流通的制度所代替。
  
  危机的深远影响  这次经济危机的打击是如此沉重,以致各国的工业生产迟迟不能恢复到危机以前的最高水平。危机之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普遍陷入了特种萧条之中。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直到1936年仍低于1929年大约5%。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法国和美国的经济回升最慢,其工业生产1936年只分别相当于1929年的70.3%和88.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积累和发展,使这次经济危机后的萧条时期拖得特别长,并且还没有等到形成一次新的经济高涨,下一次经济危机又在一些国家爆发了。1937年,又是美国首先进入经济危机,英国和法国也接着发生经济危机。只有实行法西斯主义的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由于已经把经济转入战争轨道,才延缓了这次经济危机的爆发。
  
  
  金本位制的崩溃,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在货币金融领域里引起的深刻后果。金本位制的崩溃,使资本主义国家失去了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通货膨胀从此成了资本主义国家难以医治的又一经济痼疾。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还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空前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严重的经济危机迫使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它们纷纷寻求对策,以图缓和和避免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鼓吹国家干预经济、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手段和措施进行"反危机"的凯恩斯主义也应运而生。
  
  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也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的争夺。为了在经济上划分势力范围,各种对立的货币集团相继出现,英镑区、法郎区和美元区,把统一的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割裂了。外汇倾销盛行,贸易保护主义空前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遇到了许多人为的障碍,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之中。
  
  这次经济危机还加速了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发展,使这些国家走上了大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世界的文明和进步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