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心身同型论
1)  mindbody isomorphism
心身同型论
2)  theory of mindbody identity
心身同一论
3)  mind-body identity theory
心身等同论
4)  mind-body theory
心身论
1.
This article,based upon the historical clue of thinking,discusses the mind-body theory and mind-matter theory of Arabia in middle ages,which will be of benefit to understanding the inner logicality of mind-body theory and mind-matter theory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over the world.
心身论与心物论是哲学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涉及心理本质的重要理论问题。
5)  mind-body dualism
身心二元论
1.
The theory of division of labor in society and the mind-body dualism are the foundation of “doctrine of unique importance of specialized education”,which is detrimental to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alents.
社会分工论与身心二元论是“唯专业教育论”的两种理论基础,都不利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6)  parallelism of body and mind
身心两面论
补充资料:心身等同论
      认为心等同于身或心理等同于生理的心身关系理论。它企图克服心身二元论,但其实际仍未脱离心身二元论。
  
  17世纪时,荷兰B.斯宾诺莎的心身两面论有时也被认为是一种等同论,因它认为心身是同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犹如一件衣服的表里。这可说是等同论的一个较早形式。
  
  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E.G.波林关于意识的物理维度说属于心身等同论。他认为,意识的实在和生理的实在终究会成为一个单一的等同体,即意识的事情和生理的事情是可以等同起来的。他说意识具有质变、强度、广度和延度等所谓"物理维度"的特性,并详细分析和考察了意识和生理过程的相关或相应,认为二者完全相关(等同)。但他实际上并未找到这种相关,而且也不可能找到这种完全的相关,因为两上相关的东西不会成为一个单一的等同体。所以波林的等同论的基础实际就是心身平行论。
  
  50年代以后,西方心理学界出现了种种不同形式的等同论且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主要有3种变式,即①心脑等同论:如H.费格尔认为人有两类知识,一为熟悉的知识,一为描述的知识。前者是通过感觉或原始情感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后者是生理学家对相应脑过程的描述。二者具有完全相同的参照,即在每种情况下均指同样的东西;②功能论:主要代表是J.A.福多尔认为心理状态与神经状态具有功能上的等价性,即心理状态必相应地等同于脑的状态,并进而认为人、计算机以及离体的精神等不同的系统都可具有心理状态。一种系统的心理并不依赖于其所构成的材料,而依赖于材料的组织方式;③消除性唯物论:如R.罗蒂主张像感觉一类的心理学术语可简单地以大脑皮层感受区活动的术语来替代,从而消除一切心理学的术语。上述3种等同论的变式基本上与波林一样把心理等同于脑的生理,进而等同于物理,以此从根本上消除人的心理本身。
  
  50年代中期,中国心理学界在讨论心理与高级神经活动的关系时,也有人提出关于二者等同的论点,认为И.Π.巴甫洛夫所说的高级神经活动既是生理过程也是心理过程。此论点曾为多数人所否定,认为这是抹杀心理学与生理学的区别,其实质是取消心理学。应当看到,等同论的思想基础是还原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