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认知相符理论
1)  cognitive consistence theory
认知相符理论
2)  cognitive theories
认知理论
1.
According to cognitive theories, cognitive factor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causing depression.
抑郁症在当今社会呈多发趋势,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因素在抑郁症的产生中起关键作用。
2.
Based on Nida 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nd equivalent translating theories,the author tried to analyze translating strategies of metaphors with cognitive theories.
认知理论关照下的英汉概念隐喻对比发现,英汉概念隐喻之间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
3.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Jackendoff and Langacker s cognitive theories in five aspects in the hope of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wo theories: ontologies, epistemologies; relations between syntax and semantics; relations between lexicon and encyclopedia; opinions on feature analysis; production and representation of conceptual structure.
文章从本体论与认识论、句法与语义的关系、词汇意义与百科知识的关系、对义素分析的看法、概念结构的产生和表征等五个方面比较了杰肯道夫(Jackendoff)和兰盖克(Langacker)的认知理论的异同,以期通过比较加深对两人理论观点的认识和理解。
3)  cognitive theory
认知理论
1.
Inspired by the cognitive theory s attempt to "evoke precise technique to dissect internal hierarchy which cannot be expressed through external expressions into small quantified portions," the author explores how people construct space structures in their imagination and attempts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
受认知理论中,“不可展现于外的层级研究,可化解成可量化的小部分的精准技巧”启发,重新了解人们在意象中如何建构空间结构,试图建立完整且供规划者依循的理性思维设计观念——一种“分类”与“整合”的再出发,使规划者工作脚步更加踏实。
2.
The main views of constructirism and cognitive theory are introduced first, on the basis of which combine with the main characters of the Virtual Reality, the problems that the Virtual Reality applies o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with the cognitive theory and constructirism.
为此,首先介绍了构建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虚拟现实的主要特性,从认知理论与构建主义理论的层面,讨论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有关问题。
3.
The main part of the cognitive theory is then described in details.
详细的分析论述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并提出了一些将认知理论应用于网络教学中学习活动设计及网页设计的方法。
4)  cognition theory
认知理论
1.
It is really worthwhile to discuss something about the cognition theory which is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traditional cartographic field.
认知理论是传统地图制图学领域的基础理论,该理论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机理和表现方式值得探讨。
2.
The behaviorism school of philosophy regards the language learnt as the result of conditioned reflex,while cognition theory takes language learning as the language creative capability in the part of the student on the basis of grasped grammatical rules.
行为主义哲学把习得语言看作是条件反射的结果,而认知理论把学习语言看作是学生根据所掌握的语法规则创造语言的能力。
5)  theory congnitive
理论认知
6)  metacognitive theory
元认知理论
1.
An application of metacognitive theory in the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practice
元认知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2.
The author makes a contrastive experiment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meta-cognition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and sums up the results of the former guided by the metacognitive theory.
在高等师范院校中以元认知理论指导的数学教学和传统教学作为对照实验,采用访谈、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及教育统计等方法,深入研究,评价实验结果。
补充资料:认知相符理论
      阐释人心理的内部动机状态对其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的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它试图以人的认知活动为出发点,理解隐含在个体的社会心理活动背后的动机状态。要点是:人一般自认为自己是理性的,合乎逻辑的,因此,在社会生活中,他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对外证明这一点,他通过将自己的内部状态与外部行为保持一致,避免逻辑矛盾来维护自己的理性的形象。这里所说的"一致"、"避免逻辑矛盾"的过程是发生在心理意义的层次上,而不是在客观现实的层次上。
  
  认知相符概念早先是由美国心理学家W.J.麦克盖尔提出的。它最初所包含的意义比较狭隘。麦克盖尔早年从事可能性理论的研究,他的一项实验专门研究人对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判断,而这些事件(A、B、C)之间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分别作为三段论逻辑关系中的大前提A,小前提B和推论C。麦克盖尔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被试对命题 A、B、C三个事件发生概率的判断常与理论上的概率值不相符。这意味着被试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自相矛盾。如果实验者向被试提示这种不相符,被试在以后对这些事件再作判断时,他的判断概率值就比上一次接近理论值了。基于这个现象,麦克盖尔提出认知相符概念,以描述人所具有的这种自动维护自己理性面貌的倾向。最初,麦克盖尔将这个概念局限在人的信念活动中,将其看作人改变信念、态度的原因,并指出,要使人改变一种观点,不必给他从外部施加影响,例如,提供证据证明其观点有问题,只要通过某种方式暗示他的观点或态度与他的其他观点或行为有矛盾,他就会从内部自发地调整自己原来的观点,以使其与正常的逻辑关系相符。麦克盖尔和他的同事曾做过一些研究,获得了一些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
  
  认知相符观点遇到的最主要批评是认为它对人的理解比较片面,过于看重人的谨慎、深思熟虑的特点。事实上,人在其社会生活中,并不是随时意识到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是否保持相符状态。麦克盖尔的争辩是,认知相符是人内部的一种倾向性,就是说人把自己当作一个理智的人,但这种倾向并不在意识水平上,所以人们在这种倾向的指引下从事各种活动,但本人并不一定清楚地意识到这些过程。
  
  认知相符观点的提出,反映了代表50~60年代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时代精神。同时,也代表当时一批富于创造精神的社会心理学家共同的研究思想。因为在这个时期,发掘人的心理活动内部力图维护理性形象的特点是许多心理学家所关心的问题,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内部的动机状态,驱动和指导着人的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这些研究产生了一批很有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如F.海德的平衡理论,L.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C.E.奥斯古德和P.H.坦南包姆的一致性理论等。因为麦克盖尔提出的认知相符观点概括了这些科学家共同的研究思想基础,所以它一直被当作开掘新问题、新研究的先行理论,并且在内容上不断扩充,越来越丰富,已远远超出其初始时仅说明人的信念转变过程的范围,成为探讨、解释人的心理内部动机状态对人的心理活动(如认知、情感等)、行为、人际交往等现象的所具有的根本性影响的理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