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有效婚姻
1)  Iustae nuptiae
有效婚姻
2)  effective demand in marriage
婚姻有效需求
3)  foreign valid marriage
外国有效婚姻
4)  invalid marriage
无效婚姻
1.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for Invalid Marriage in China;
我国无效婚姻制度的构建
2.
In China’s modified Marriage Law,it is the first time to stipulate China’s invalid marriage system and supplement and perfect it through the later two judicial interpretations.
修改后的婚姻法中首次规定了无效婚姻制度,并通过其后的两次司法解释加以补充完善,这无疑是我国在婚姻立法方面的一大进步。
3.
The new amended marriage law established the invalid marriage system,and based on the new marrige law,the relat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and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for the management of marriage registrationwas promulgated successively.
我国婚姻法修正后确立了无效婚姻制度,在此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和民政部《婚姻登记条例》也相继出台,这是我国婚姻立法的一大进步。
5)  void marriage
无效婚姻
1.
There is no clear definition to the connotation of void marriage in the present law in China.
目前我国法律没有明确无效婚姻概念的内涵,学术界对无效婚姻概念内涵的认识也存在种种缺陷。
2.
Whether the marriage is effective or not based on the marriage established,because the "marriage law" fails to distinguish the effective documents and the building documents of marriage and mang defects existed in the legislation on marriage s efficacy,especially the legislation about the void marriage system.
婚姻的有效与无效是建立在婚姻成立的基础上,由于我国婚姻法未能区分婚姻的成立要件与婚姻的有效要件,以致关于婚姻效力的立法存在着不少缺陷,尤其是关于无效婚姻制度的立法。
3.
Void marriage system is added into the marriage law amended in 2001,which fills in gap that void marriage system is not treated in the marriage laws before.
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无效婚姻制度,填补了以往婚姻法律规范中关于无效婚姻制度的空白。
6)  marriage effect
婚姻效力
补充资料:有效需求
有效需求
effective demand

   预期可给雇主(企业)带来最大利润量的社会总需求,亦即与社会总供给相等从而处于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求。
   在19世纪20年代已出现有效需求的概念。1820年,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发表《政治经济学原理》,提出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资本主义存在产生经济危机的可能。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货币通论》,重提有效需求不足,并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1929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传统的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可以借助市场自动调节机制达到充分就业的说教破产,以凯恩斯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不得不承认,资本主义社会经常存在就业不足,因而经常处于萧条状态。凯恩斯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以试图解释这种现象。根据凯恩斯的观点,有效需求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从而处于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求,它包括消费需求(消费支出)和投资需求(投资支出),并决定社会就业量和国民收入的大小。有效需求并不一定能保证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影响有效需求的主要有3个心理因素和货币供应:①消费倾向。即消费支出对收入的比率。人们的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如收入增加得多,也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收入越增加,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差距越大。②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它决定资本边际效率(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的)。③  流动偏好。即人们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和财富的愿望强度。这种流动偏好可以出于交易动机(应付日常支出)、谨慎动机(应付意外支出)和投机动机(捕捉投资机会),并决定对货币的需求量,又影响利率。凯恩斯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差距扩大,储蓄增加,从而发生消费需求不足。这时需要有投资增加以弥补差距,抵消储蓄。但由于企业家对投资前景缺乏信心(由于第二和第三心理因素),投资支出往往不能弥补差距,储蓄不能全部转化为投资,从而也使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不足使就业量在未达到充分就业之前就停止增加甚至趋于下降,形成大量失业。当经济繁荣达到一定阶段,投资诱力减弱,企业家对投资的未来收益缺乏信心,引起资本边际效率突然崩溃时,经济危机就爆发了。根据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凯恩斯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用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政策,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