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ird's Nest Soup
王府清汤官燕
2) Clear soup with bird's nest
清汤燕窝
3) bird's nest in light soup
清汤燕菜
4) Stewed Bird's Nest
高汤炖官燕
5) Princes mansion in Qing Dynasty
北京清代王府
6) Zidishu from the mansion of Mengolian Chewangfu in Qing dynasty
清蒙古车王府藏子弟书
补充资料:王府
雍亲王府邸狮子园
胤禛(1678———1735),清代皇帝,姓爱新觉罗氏,康熙皇帝第4子,年号雍正,庙号世宗,在位13年(1722———1735),康熙三十五年(1696),从康熙帝亲征噶尔丹,统率正红旗大营。三十七年封为贝勒,四十八年晋升雍亲王,曾多次随康熙帝巡视热河。
坐落在山庄西北部狮子岭下的狮子园,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与山庄同时兴建,原名狮子沟花园,康熙赐名狮子园,并于康熙五十一年(1772)赐予胤禛,作为其来热河驻山庄的临时府邸。狮子园,又名小宫,当地百姓称它为四爷府。这里峰高岭峻,水碧泉清,花繁树茂,鸟唱禽鸣,景色十分优美。府园周围是用石块砌成的椭圆形的围墙,占地面积56400平方米,园内殿堂、亭院、山馆、寺庙20余处。坐南朝南的正门,斜对面旱河岸边,有座山叫乐山,这座并不高大的山,原来没有名,修建狮子园时,因园对此山,康熙帝从《论语》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之典故而命名,并把园内主殿定名“乐山书院”。园内除主殿外,还建有前殿5间,胤禛题联为“日往月来明至道,花香鸟语露真机”;后殿3间。正殿之东北有殿5间,额题“片云舒卷”;有“芳兰砌”、“秋水涧”、“水情月意”、“待月亭”、“松柏室”、“忌言馆”、“妙高堂”等胜景。主殿乐山书院,匾额为康熙帝御笔所题,后经乾隆帝维修时,将芳兰砌改为“芳兰砌书院”,并亲题匾额。“妙高堂”也是康熙御笔所题,乾隆帝题联为“风吹谷面文章好,诗托峰眉气象舒”。有趣的是,在“妙高堂”下边中间这条沟与东边接连处,有三间别具一格的草房,(也称茅屋),系胤禛年赐园后居此时所营置,为的是装点园林景色,以示“尚朴”之意。民间传说乾隆生于此处,纯属无稽之谈,因为草房是康熙五十一年才有,而弘历于康熙五十已生,与草房毫无关系。
胤禛非常珍爱狮子园,每次伴驾来热河后,除去随父亲处理政事、狩猎之外,便在这里游山乐水,饮酒弈棋。还经常恭请康熙来此巡幸进宴。据《清实录》记载,胤禛曾于康熙五十一年到六十一年先后7次请康熙到此玩乐。胤禛还把其四子弘厉、五子弘昼从京城带至此地乐山书院读书。
雍正继位后,加封允礼为果亲王并赐居狮子园,不久病死。在雍正当朝的十三年内,一次也没有来过狮子园。乾隆三十一年因园内“墙里收燕麦,阶前长兔蔓”,已荒废不堪。乾隆下令进行一年多的时间修茸,使狮子园焕然一新。
常王府与庄王府
过去,承德西大街有座常王府和常王府胡同,现在称常王府小区。常王府(常,应为“瑺”)的主人名叫永瑺,是康熙16子允禄的孙子,因允禄的儿子弘普早亡,由永瑺世袭庄亲王永禄的爵位,故永瑺实为庄亲王,并非瑺王,因满人常以姓代名,所以人们误将永瑺称王,将他的府也称“常王府”。
原常王府府址在西大街二道牌楼西,文庙尊经阁东侧。据有关史料记载,原此府建筑规模较大,分东西二处,东处系永瑺自住;西处为家人居住。乾隆四十一年(1776),经官员呈报,由乾隆皇帝御批,将西处房屋拆去,改建文庙。在三十年代,有人还见过东处的部分建筑物,当时院内有正房6间,东西配房各3间,周围有院墙紧靠红庙山山根,伪满时被热河省女子国民高等学校占用,后又被伪海关税占用,又重建院墙,从常王府到红庙山中间形成一条胡同,人们称它为常王府胡同,沿用至今。解放后常王府地址为承德市第一区政府办公地点。后来随着城市改造的需要,此府原建筑物便逐渐消失了。
过去承德街还有座庄王府,此府原址在现丽正门大街马路前南原二道街子的东头,有处坐北朝南的四合院,有高大宽敞的大门楼,院内有正房12间,东西厢房各6间,门房3间,正房内有客房和书斋。院周围有高大的院墙。民国年间,此处曾经被热河省盐务督销处占用。到民国十八年至二十二年,军阀汤玉麟统治热河时,为经济委员会占用。
胤禛(1678———1735),清代皇帝,姓爱新觉罗氏,康熙皇帝第4子,年号雍正,庙号世宗,在位13年(1722———1735),康熙三十五年(1696),从康熙帝亲征噶尔丹,统率正红旗大营。三十七年封为贝勒,四十八年晋升雍亲王,曾多次随康熙帝巡视热河。
坐落在山庄西北部狮子岭下的狮子园,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与山庄同时兴建,原名狮子沟花园,康熙赐名狮子园,并于康熙五十一年(1772)赐予胤禛,作为其来热河驻山庄的临时府邸。狮子园,又名小宫,当地百姓称它为四爷府。这里峰高岭峻,水碧泉清,花繁树茂,鸟唱禽鸣,景色十分优美。府园周围是用石块砌成的椭圆形的围墙,占地面积56400平方米,园内殿堂、亭院、山馆、寺庙20余处。坐南朝南的正门,斜对面旱河岸边,有座山叫乐山,这座并不高大的山,原来没有名,修建狮子园时,因园对此山,康熙帝从《论语》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之典故而命名,并把园内主殿定名“乐山书院”。园内除主殿外,还建有前殿5间,胤禛题联为“日往月来明至道,花香鸟语露真机”;后殿3间。正殿之东北有殿5间,额题“片云舒卷”;有“芳兰砌”、“秋水涧”、“水情月意”、“待月亭”、“松柏室”、“忌言馆”、“妙高堂”等胜景。主殿乐山书院,匾额为康熙帝御笔所题,后经乾隆帝维修时,将芳兰砌改为“芳兰砌书院”,并亲题匾额。“妙高堂”也是康熙御笔所题,乾隆帝题联为“风吹谷面文章好,诗托峰眉气象舒”。有趣的是,在“妙高堂”下边中间这条沟与东边接连处,有三间别具一格的草房,(也称茅屋),系胤禛年赐园后居此时所营置,为的是装点园林景色,以示“尚朴”之意。民间传说乾隆生于此处,纯属无稽之谈,因为草房是康熙五十一年才有,而弘历于康熙五十已生,与草房毫无关系。
胤禛非常珍爱狮子园,每次伴驾来热河后,除去随父亲处理政事、狩猎之外,便在这里游山乐水,饮酒弈棋。还经常恭请康熙来此巡幸进宴。据《清实录》记载,胤禛曾于康熙五十一年到六十一年先后7次请康熙到此玩乐。胤禛还把其四子弘厉、五子弘昼从京城带至此地乐山书院读书。
雍正继位后,加封允礼为果亲王并赐居狮子园,不久病死。在雍正当朝的十三年内,一次也没有来过狮子园。乾隆三十一年因园内“墙里收燕麦,阶前长兔蔓”,已荒废不堪。乾隆下令进行一年多的时间修茸,使狮子园焕然一新。
常王府与庄王府
过去,承德西大街有座常王府和常王府胡同,现在称常王府小区。常王府(常,应为“瑺”)的主人名叫永瑺,是康熙16子允禄的孙子,因允禄的儿子弘普早亡,由永瑺世袭庄亲王永禄的爵位,故永瑺实为庄亲王,并非瑺王,因满人常以姓代名,所以人们误将永瑺称王,将他的府也称“常王府”。
原常王府府址在西大街二道牌楼西,文庙尊经阁东侧。据有关史料记载,原此府建筑规模较大,分东西二处,东处系永瑺自住;西处为家人居住。乾隆四十一年(1776),经官员呈报,由乾隆皇帝御批,将西处房屋拆去,改建文庙。在三十年代,有人还见过东处的部分建筑物,当时院内有正房6间,东西配房各3间,周围有院墙紧靠红庙山山根,伪满时被热河省女子国民高等学校占用,后又被伪海关税占用,又重建院墙,从常王府到红庙山中间形成一条胡同,人们称它为常王府胡同,沿用至今。解放后常王府地址为承德市第一区政府办公地点。后来随着城市改造的需要,此府原建筑物便逐渐消失了。
过去承德街还有座庄王府,此府原址在现丽正门大街马路前南原二道街子的东头,有处坐北朝南的四合院,有高大宽敞的大门楼,院内有正房12间,东西厢房各6间,门房3间,正房内有客房和书斋。院周围有高大的院墙。民国年间,此处曾经被热河省盐务督销处占用。到民国十八年至二十二年,军阀汤玉麟统治热河时,为经济委员会占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