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opper bottom furnace
有冷灰斗的炉膛、固态排渣炉膛
2) dry ash furnace
固态排渣炉膛
3) V-type furnace bottom
(炉膛)冷灰斗
4) dry bottom
冷灰斗,固态排渣炉底
5) dry bottom furnace
固态排渣炉膛,固态排渣炉
6) wet bottom furnace
液态排渣炉膛
补充资料:液态排渣炉膛
液态排渣炉膛
slag-tap furnace;wet-bottom furnace
yeto一Polzha Jutong液态排涟炉膛(slag一tap furnaee;wet一bottomfurnace)煤燃烧后生成的炉渣在高温下熔化成液态排出的炉子。由于高温燃烧,NO二排放量比固态排渣高得多,因此应用受到限制,但在最近建成投产的液态排渣炉上采用低NO,嫩烧技术后,NO二排放量已与固态排渣炉相近.所以对低挥发分、低灰熔点、含硫量较低、灰分也不太高的煤,仍是一种可取的炉型。 羞本结构液态排渣炉炉膛有开式、闭式和半开式之分。开式炉膛的下部称为熔渣段,通常在其周围的水冷壁上焊有密集销钉和耐火涂料(少数自然造渣熔渣段炉膛除外),以减少水冷壁的吸热,加上特殊的嫩烧器设计与布里,以便在炉底上方形成高温,使灰渣熔化成液态从水平或微倾斜炉底构成的熔渣台(或称熔渣池)上的渣口流出炉膛。上部为冷却段,与固态排渣炉膛一样由光管水冷壁构成。闭式炉膛的熔渣室与冷却室之间设有捕渣管束,高温烟气由此通过进人冷却室。在熔渣段与冷却段之间仅设有一段缩腰(由前后墙水冷壁管向内弯曲形成)的炉膛,介于开式与闭式炉膛之间,称之为半开式液态排渣炉膛。液态排渣炉底部设有粒化水箱,从炉底流出的高温液态熔渣,在该水箱内受到水的急剧冷却而水淬成细小的固体渣粒,再通过捞渣机和碎渣机等除渣设备排出锅炉房。 发展概况液态排渣炉出现始于1924年。由于各国的嫩料情况、锅炉制造的传统习惯和技术水平不同,液态排值炉在各国的发展和采用情况也不同。德国和捷克是液态排渣炉发展最早的国家,其次是美国和苏联。德国的液态排渣炉结构型式繁多,用得也最多。 采用液态排渣炉常出于以下原因:①燃用低挥发分嫩料时,为了提高燃烧稳定性及降低灰渣不完全燃烧热损失;②燃用低灰熔点燃料时,避免由于炉膛结渣造成的困难;③解决灰渣处理和利用问题。20世纪70年代起,由于固态排渣煤粉炉燃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液态排渣炉受热面金属的高温腐蚀和排烟中NO二相对较高等问题,大大减缓了液态排渣炉的发展。近年来,在联邦德国已采取措施解决了腐蚀与NO二污染问题。伊本部仁(Ibbenburen)电厂744.6 MW机组的阶梯式W形火焰双室液态排渣炉的成功运行就是个很好的例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液态排渣锅炉。 中国从1958年起曾将某些固态排渣炉改为液态排渣炉,以适应煤种变化和炉膛易结渣的情况。1960年,宝鸡电厂从捷克购进的液态排渣炉投运。1964年开始自行设计制造国产的液态排渣炉。特别在西南地区,烧无烟煤的液态排渣炉受到用户的重视。1988年又投运了国产670t/h的无烟煤液态排渣炉,高碑店电厂和杨柳青电厂从德国引进的6台大型液态排渣锅炉也自1999年起相继投运。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