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legal qualification of inheritance
法定继承人资格
4) qualification
[英][,kwɔlɪfɪ'keɪʃn] [美]['kwɑləfə'keʃən]
资格认定
1.
Nanjing Kuomintang govemment govemment a series of regulations on the qualification for traditional traditional medical practitioners after TCM practitioners continuous protests.
在中医界不断的抗争下,南京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中医师资格认定的法规。
6) deny the qualification
资格否定
补充资料:法定继承
与遗嘱继承相对,又称无遗嘱继承,指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份额进行继承的制度。其法律特征有:①法定继承是以一定的人身关系为前提,即依继承人和被继承人之间的婚姻、血缘关系而确定的。②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份额,都是强制性规范,除由死者生前依法以遗嘱方式加以改变外,其他任何人都无权变更。
法定继承制在古代罗马法中已有明文规定。由于当时的特定条件,继承人范围除婚姻、血缘关系外,法定继承人还包括解放自由人的旧主人及其子女、降服人的主人。罗马法还明确规定各种法定继承人的不同继承顺序。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一些国家曾长期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其顺序,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成为各国继承法的组成部分。
法定继承人 由于各国的历史传统和社会习惯不同,法定继承人范围也不相同。大陆法系诸国规定的继承人范围较宽,现行《法国民法典》规定:死者的子女及其直系卑亲属、直系尊亲属、旁系亲属,包括表兄弟姐妹及其直系卑亲属和死者的生存配偶,均享有继承权。如死者并非无能力立遗嘱,亦未被剥夺公民权时,十二亲等以内的旁系亲属有继承权(第755条)。1896年《德国民法典》规定继承人范围,包括直系卑亲属、父母及其直系卑亲属、祖父母及其直系卑亲属,直到高祖父母及其直系卑亲属。英美法系各国,如英国继承法分动产继承和不动产继承两种制度。不动产的继承人主要是直系卑亲属;动产的继承人包括直系卑亲属、配偶、直系尊亲属、兄弟姐妹及其子女。美国的继承制与英国大致相同,但其各州的具体规定各有小异。1964的《俄罗斯联邦民法典》规定的继承人范围,包括子女、配偶、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还规定,除上述亲属外,被死者生前扶养1年以上无劳动能力的人,也是法定继承人。这种规定,具有一定的社会互助性质。
根据中国的司法实践,继承人范围有:配偶、子女、父母和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作为法定继承人,其继承权不受性别、年龄、婚生与非婚生的限制(见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同亲生子女一样,享有同等的继承权。但是由于"养子女和生父母间的权利和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婚姻法》第20条),从而养子女丧失对生父母的遗产继承权(见收养)。继子女同继父母间的继承权,根据婚姻法有关规定,只以互有扶养关系的为限。丧失配偶的儿媳同公婆之间、丧失配偶的女婿同岳父母之间的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在审判实践中也依他们之间的扶养关系而定。对父亲死后才出生的子女,即遗腹子,世界各国的继承法都特别规定保留其应继份额。如果胎儿出生后存活,就取得这份遗产;如果是死婴,则为他保留的份额,由其他法定继承人分配。兄弟姐妹是最近的旁系血亲,不仅同一父母的兄弟姐妹,就是半血缘关系的同父异母的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间也都互有继承权。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享有同等的继承权。
继承顺序 根据继承人与被继承人血缘关系的远近及经济上相互依赖的程度,依法规定的继承人在继承遗产时的先后次序。各国规定的继承顺序有多有少,多的如1896年《德国民法典》设5个继承顺序,《日本民法典》设3个继承顺序。许多国家民法规定:生存的配偶不列为固定顺序,而和子女或其他继承人作为同一顺序进行继承。在中国,有两个法定继承顺序:第1顺序为配偶、子女(包括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第2顺序为兄弟姐妹(包括同父异母的和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中国以法定继承为主,死者遗产依法定继承的顺序进行。继承开始,先由第1顺序的继承人继承;没有第1顺序的继承人或者第1顺序的继承人全部放弃继承,或者被剥夺继承权(见继承)时,第2顺序的继承人才能开始继承。如果没有第2顺序的继承人,或者他们放弃继承,或者被剥夺继承权时,遗产就成为无人继承的遗产,分别归国家或集体所有。
遗产继承份额 同一顺序的继承人各自应当继承的份额,在各国的继承法中一般规定为等量均分,但有的国家对生存配偶的应继份规定有所不同。按照英国1952年《无遗嘱遗产法》的规定,如死者遗有子女,配偶在扣除债务后,可得5000镑,并对其余一半遗产取得终身用益权;如无子女而只有父母兄弟姐妹,则配偶在清偿债务后可取得 2万镑和剩余遗产的一半。《日本民法典》规定,配偶在与直系卑亲属一起继承时,其份额为遗产的三分之一;与直系尊亲属一起继承时,其份额为遗产的二分之一;与兄弟姐妹共同继承时,其份额为遗产的三分之二。在中国,同一顺序继承人分配遗产份额,应当首先照顾缺乏劳动能力和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还应考虑各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生前尽扶养义务状况和各继承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如果情况相近或者继承人协商一致,也可以平均分配。
对于婚姻、血缘关系以外的受死者生前扶养的未成年人和无劳动能力人,或者扶养过死者的人,他们虽然不是法定继承人,没有继承权,但是为了维持他们的正常生活,鼓励相互扶养,应当从遗产中分给他们一部分,在经济上加以照顾,体现社会主义公德和死者生前的愿望。
代位继承 指被继承人的直系血亲卑亲属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宣告死亡(见失踪和死亡宣告)时,死亡的继承人由其直系卑亲属代替他继承遗产。代位继承中,死亡的继承人是被代位人,代替他行使继承权以取得遗产的人是代位继承人。
代位继承制在西方渊源于古代罗马法。在当时,如果家子先于家父死亡,则家子之子可以作为正统继承人取代其父因死亡而空下来的继承位置,取得家父遗产的继承权。中国唐律《户婚律》中也有类似代位继承的规定:"诸应分田宅财物者,兄弟均分;兄弟亡者,子承父分;兄弟俱亡,则诸子均分。"现代各国继承法均有内容相近的关于代位继承的规定。
代位继承的条件有三:①被代位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者宣告死亡。 例如《法国民法典》第744条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代替活着的人而取得继承的地位,仅能代替已死亡的人。"②只有生前享有继承权的继承人,其直系卑亲属才有代位继承权。如1896年《德国民法典》第1924条规定,"被继承人的直系卑血亲于继承开始时如已死亡,即由死亡者的直系卑血亲代位继承"。有些国家规定,如果死亡的继承人生前已经明确表示放弃继承或者被依法剥夺继承权时,则其直系卑亲属就没有代位继承权。③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是被继承人的直系卑亲属,可以是婚生子女,也可以是非婚生子女、养子女以及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根据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19、20条规定,非婚生子女、养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权利。由于代位继承只是代替已经死去的继承人继承,所以不论代位继承的人数多少,他们代位继承的遗产只能是其直系血亲尊亲属应继承的份额,并对此进行再分配,而不能同其他法定继承人一样按人分配。
法定继承制在古代罗马法中已有明文规定。由于当时的特定条件,继承人范围除婚姻、血缘关系外,法定继承人还包括解放自由人的旧主人及其子女、降服人的主人。罗马法还明确规定各种法定继承人的不同继承顺序。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一些国家曾长期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其顺序,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成为各国继承法的组成部分。
法定继承人 由于各国的历史传统和社会习惯不同,法定继承人范围也不相同。大陆法系诸国规定的继承人范围较宽,现行《法国民法典》规定:死者的子女及其直系卑亲属、直系尊亲属、旁系亲属,包括表兄弟姐妹及其直系卑亲属和死者的生存配偶,均享有继承权。如死者并非无能力立遗嘱,亦未被剥夺公民权时,十二亲等以内的旁系亲属有继承权(第755条)。1896年《德国民法典》规定继承人范围,包括直系卑亲属、父母及其直系卑亲属、祖父母及其直系卑亲属,直到高祖父母及其直系卑亲属。英美法系各国,如英国继承法分动产继承和不动产继承两种制度。不动产的继承人主要是直系卑亲属;动产的继承人包括直系卑亲属、配偶、直系尊亲属、兄弟姐妹及其子女。美国的继承制与英国大致相同,但其各州的具体规定各有小异。1964的《俄罗斯联邦民法典》规定的继承人范围,包括子女、配偶、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还规定,除上述亲属外,被死者生前扶养1年以上无劳动能力的人,也是法定继承人。这种规定,具有一定的社会互助性质。
根据中国的司法实践,继承人范围有:配偶、子女、父母和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作为法定继承人,其继承权不受性别、年龄、婚生与非婚生的限制(见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同亲生子女一样,享有同等的继承权。但是由于"养子女和生父母间的权利和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婚姻法》第20条),从而养子女丧失对生父母的遗产继承权(见收养)。继子女同继父母间的继承权,根据婚姻法有关规定,只以互有扶养关系的为限。丧失配偶的儿媳同公婆之间、丧失配偶的女婿同岳父母之间的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在审判实践中也依他们之间的扶养关系而定。对父亲死后才出生的子女,即遗腹子,世界各国的继承法都特别规定保留其应继份额。如果胎儿出生后存活,就取得这份遗产;如果是死婴,则为他保留的份额,由其他法定继承人分配。兄弟姐妹是最近的旁系血亲,不仅同一父母的兄弟姐妹,就是半血缘关系的同父异母的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间也都互有继承权。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享有同等的继承权。
继承顺序 根据继承人与被继承人血缘关系的远近及经济上相互依赖的程度,依法规定的继承人在继承遗产时的先后次序。各国规定的继承顺序有多有少,多的如1896年《德国民法典》设5个继承顺序,《日本民法典》设3个继承顺序。许多国家民法规定:生存的配偶不列为固定顺序,而和子女或其他继承人作为同一顺序进行继承。在中国,有两个法定继承顺序:第1顺序为配偶、子女(包括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第2顺序为兄弟姐妹(包括同父异母的和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中国以法定继承为主,死者遗产依法定继承的顺序进行。继承开始,先由第1顺序的继承人继承;没有第1顺序的继承人或者第1顺序的继承人全部放弃继承,或者被剥夺继承权(见继承)时,第2顺序的继承人才能开始继承。如果没有第2顺序的继承人,或者他们放弃继承,或者被剥夺继承权时,遗产就成为无人继承的遗产,分别归国家或集体所有。
遗产继承份额 同一顺序的继承人各自应当继承的份额,在各国的继承法中一般规定为等量均分,但有的国家对生存配偶的应继份规定有所不同。按照英国1952年《无遗嘱遗产法》的规定,如死者遗有子女,配偶在扣除债务后,可得5000镑,并对其余一半遗产取得终身用益权;如无子女而只有父母兄弟姐妹,则配偶在清偿债务后可取得 2万镑和剩余遗产的一半。《日本民法典》规定,配偶在与直系卑亲属一起继承时,其份额为遗产的三分之一;与直系尊亲属一起继承时,其份额为遗产的二分之一;与兄弟姐妹共同继承时,其份额为遗产的三分之二。在中国,同一顺序继承人分配遗产份额,应当首先照顾缺乏劳动能力和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还应考虑各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生前尽扶养义务状况和各继承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如果情况相近或者继承人协商一致,也可以平均分配。
对于婚姻、血缘关系以外的受死者生前扶养的未成年人和无劳动能力人,或者扶养过死者的人,他们虽然不是法定继承人,没有继承权,但是为了维持他们的正常生活,鼓励相互扶养,应当从遗产中分给他们一部分,在经济上加以照顾,体现社会主义公德和死者生前的愿望。
代位继承 指被继承人的直系血亲卑亲属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宣告死亡(见失踪和死亡宣告)时,死亡的继承人由其直系卑亲属代替他继承遗产。代位继承中,死亡的继承人是被代位人,代替他行使继承权以取得遗产的人是代位继承人。
代位继承制在西方渊源于古代罗马法。在当时,如果家子先于家父死亡,则家子之子可以作为正统继承人取代其父因死亡而空下来的继承位置,取得家父遗产的继承权。中国唐律《户婚律》中也有类似代位继承的规定:"诸应分田宅财物者,兄弟均分;兄弟亡者,子承父分;兄弟俱亡,则诸子均分。"现代各国继承法均有内容相近的关于代位继承的规定。
代位继承的条件有三:①被代位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者宣告死亡。 例如《法国民法典》第744条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代替活着的人而取得继承的地位,仅能代替已死亡的人。"②只有生前享有继承权的继承人,其直系卑亲属才有代位继承权。如1896年《德国民法典》第1924条规定,"被继承人的直系卑血亲于继承开始时如已死亡,即由死亡者的直系卑血亲代位继承"。有些国家规定,如果死亡的继承人生前已经明确表示放弃继承或者被依法剥夺继承权时,则其直系卑亲属就没有代位继承权。③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是被继承人的直系卑亲属,可以是婚生子女,也可以是非婚生子女、养子女以及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根据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19、20条规定,非婚生子女、养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权利。由于代位继承只是代替已经死去的继承人继承,所以不论代位继承的人数多少,他们代位继承的遗产只能是其直系血亲尊亲属应继承的份额,并对此进行再分配,而不能同其他法定继承人一样按人分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