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ocial system school
社会系统学派
2) sociotechnical systems opproach
社会技术系统管理学派
3) Western Sociology School
孔德系社会学派
4) school of sociology
社会学派
1.
In the 1930-40 s,the school of sociology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birth control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in China.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学派针对中国日益凸现的人口问题,纷纷提出节育主张。
5) Sociological Jurisprudence
社会法学派
1.
The Theory of Sociological Jurisprud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ina;
社会法学派的学理及其在我国的运用
6) systematic plant sociology
系统植物社会学
补充资料: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作为一个管理学派,社会协作系统理论是以正式组织为研究对象的,但并不忽视非正式组织。它也不像古典组织理论那样,偏重形式化的原理、原则的分析和研究,而是将人际关系学派中的非正式组织理论与古典组织理论结合起来。该学派的理论对后来管理学上出现的决策理论学派和系统管理学派,以及社会学上的组织社会学等都有很大影响。I杜会协作系统学派】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一个管理学学派。它的创始人是美国高级经理、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Ches-ted.Bam田月,1886一1%l)。他于1938年出版了其代表作:《经理的职能》一书。该书被后人推崇为社会学、管理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巴纳德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在正式组织、经理职能、以及尊重职工个人人格等方面创立了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管理理论。 巴纳德深受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斯·韦伯(MaxW亡悦rls麟一1920)和意大利社会学、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paretol848一1923)的影响,首次将组织看作是一个相互协作的、开放式的社会系统。他把组织这一概念解释为:(l)组织是由人的活动成效力,即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且组织成员之间是彼此有关、相互协作的;(2)组织是动态的和发展的,即当系统中的某一部分发生变化,自然影响与其他部分的相互关系,作为整体的系统也就要发生变化;(3)在变动的环境中,组织内部的各种物质的、生物的、社会的复杂因素必须保持平衡,以维持生存。(4)检验组织以外的各种必须适应的环境力量。巴纳德的内部平衡与外部适应的思想具有独创性。 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是由3个要素构成的:协作的愿望、共同的目标和信息沟通。显然,组织要生存下去,其成员就必须要有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进行协作和沟通的愿望。而组织的共同目标是成员协作愿望的指向。这里,组织成员具有组织人格和个人人格的双重人格,组织人格要求成员为共同目标作出贡献,而个人人格则要求维护个人利益(包含精神需要),两者具有潜在冲突性。一个组织有效率地运转,就必须要有两者之间最低限度的一致。巴纳德认为,关键是管理当局要承认和尊重职工个人人格。信息沟通是指前两个要素经过信息交换,组织才能动态运转。沟通使成员了解目标及其意义,促使成员产生协作愿望和合理行动。 在经理人员的工作职能方面,巴纳德提出三项:(l)从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贡献;(2)确定组织的共同目标;(3)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沟通的系统。与组织三要素相互对应,经理的三项职能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组织的生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