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浮雕漆
1)  sandstone effect coating
浮雕漆
2)  carved lacquer
雕漆
1.
The carved lacquer style plays quite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a\'s lacquer art.
通过对“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盘产生的背景原因、它对后世的影响及其工艺特征、审美特征、纹饰特征和艺术价值等方面的具体研究,来论证“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盘的艺术价值和它在雕漆发展乃至漆艺史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分析论证漆艺样式的变化不仅受到社会环境的催化,更重要的原因是受到漆材质本身特性所规定的内在逻辑的影响。
2.
Thesubject matter of carved lacquer was very rich and had the tendency of the day.
明清时期的雕漆 ,已发展到极高的水平。
3)  relievo;rilievo;relief
凸雕; 浮雕
4)  Relief [英][rɪ'li:f]  [美][rɪ'lif]
浮雕
1.
Artistic inspirations and skills in the relief creation of "My song is always with you"
锻铜浮雕《用歌声陪你走过》创作思考
2.
Hence,illustrating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the badges and the reliefs,the application of software Type3 to NC engraving machines was explored.
为此,结合徽章和浮雕设计与制作的实例,探讨了Type3软件在数控雕刻机中的应用。
3.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method for colleting data of manufacturing orbit of relief,and establishment manufacturing currilinear with computer solid modelling technique.
从工业设计的视觉再观和物理再现出发,充分利用计算机实体造型技术,对浮雕的曲线曲面进行分析判别,阐述从加工轨迹上的型值点的数据采集到加工曲线的建立的方法,并对加工过程进行了三维动态模拟,实现了浮雕的视觉再现(CAD),同时为浮雕的物理再现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5)  embossment [英][im'bɔsmənt]  [美][ɪm'bɔsmənt]
浮雕
1.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oject planning and realization method of a kind of CAD application for designing embossment with plane geometry patterns.
本文介绍了一种平面图案浮雕CAD软件的方案设计和实现方法。
2.
This paper discuss the character of jacquard knitting technics ,we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knitting technics and embossment graph and give a math model.
本文讨论了针织纬编电脑提花大圆机编织工艺的特点,然后对编织工艺与图形学中的浮雕图形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其完整的电脑提花大圆机编织工艺的浮雕算法数学模型,同时对模型中的几个关键参数进行了讨论,最后给出了该算法在花型系统中的应用成果。
6)  relievo [英][ri'li:vəu]  [美][rɪ'livo]
浮雕
1.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idea of design, principles of creation and the way of expression of the relievoes of Jiaxing University Gate and interpretes the implied meaning of these relievoes.
文章介绍了嘉兴学院大门浮雕的设计理念、创作原则、表现方式与方法,并以此为基础阐释了浮雕的深刻寓意。
补充资料:雕漆
      在木、金属(金、银、铜)、瓷等材料作成的器物胎骨上反复涂漆,层层积累到相当厚度(一般为1.5~2.5cm)后,再用刀在漆层上雕刻花纹的漆器。是中国传统漆器品种之一。
  
  沿革  雕漆始于唐代,以四川、云南大理为主要产地。宋代,宫廷雕漆的器皿多以金、银为胎骨,以朱漆堆至几十层厚,坚实而无裂缝。雕刻技法圆熟,刀法藏锋不露,刀工极细,雕镂精巧,如同绘画,其中有的还显露出器物的金、银胎骨,富丽华贵。元代,官府设有专职漆器作坊和工匠。至元十二年(1275),在留守司兼少府监下设油漆局,工匠有的来自云南大理的雕漆匠师。民间雕漆生产中心在浙江嘉兴。元代雕漆继承了宋代艺术风格,题材以花卉为多,一般都花叶密布,没有锦地,而人物、山水题材则有锦地。雕刻刀法藏锋清楚,隐起圆滑,锦地纤细精致,以取得繁简对比的艺术效果。明代永乐至宣德年间(1403~1435),宫廷设立雕漆工场──果园厂,诏令张成之子张德刚任营缮司所副。明代宫廷雕漆基本上继承了元代浑厚圆润的艺术风格。嘉靖年间(1522~1566),雕漆风格开始纤细,刀法由藏锋转向外露,至万历年间(1573~1619),布局和刀法更加细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明代宣德款林檎双鹂纹剔彩大捧盒,直径44cm,高20cm,为红、黄、绿、黑等4色,共涂13层漆,上面雕刻2只黄鹂栖息在林檎上,全身黄色的黄鹂上有黑色斑纹,花叶、果实为红、黄、绿等色,色彩绚丽,富有变化,磨工精细,层次丰富。明代民间雕漆产地在浙江嘉兴、安徽新安(今歙县)、云南、广东端州(今肇庆)、福建福州等地。清代,宫廷雕漆特别注重刻工,至乾隆年间(1736~1795)更为精工纤巧,显得繁琐。民间雕漆以北京为主。光绪二十年(1894),北京漆器匠师李茂隆在灯市口开设兴隆雕漆局,为宫廷修补雕漆器物等,并仿造生产,古玩商竞相收购。光绪二十七年,李茂隆及其弟子萧乐庵等开设继古斋,作品大量外销,"群仙祝寿"大围屏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博览会上获金牌奖。
  
  品种和特色  雕漆按用途可分为日用品和陈设品两大类。日用品有文房用具(盒、盘、匣)、酒具、烟具、灯具、首饰等。陈设品有屏风、茶几,以及80年代以来新创作的镶嵌象牙、玉石、贝壳的立体蹲兽。按照入漆颜色和技法分,雕漆又有剔红、堆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等品种。剔红是以银硃入漆而成朱漆,是唐代以来的传统品种,主要产地在北京和江苏扬州。堆红是以灰漆堆成一定厚度后,在灰漆层上雕刻花纹,然后通身涂饰朱漆,将灰漆罩覆在下面,又称罩红。堆红类的作品,花纹臃肿,缺乏生动感。剔黄是以石黄入漆而成,并以朱红色为锦地。剔绿为绿漆制成,但通体为剔绿的雕漆极少见,大多以朱红、黄色为锦地。剔黑为黑漆制成,风格敦朴古雅,有的以朱红色为锦地,朱黑两色强烈对比,风格庄重;有的以黄、绿色为锦地。剔彩是在器物胎骨上以不同颜色的漆分层涂饰,每层各涂若干道,使各漆层的颜色都有一个相当的厚度,然后根据图稿,细心雕刻,剔除其他色彩的漆层,保留或露出所需要的色彩漆层,并在上面雕刻花纹,如红花、绿叶、紫色树枝、黄色果实、黑色山石等,使作品表现出各个漆层的不同色彩,五色缤纷。剔犀定型于宋代,是以朱、黑、紫、黄等色漆(一般都用 2种色漆)在器物胎骨上先后有规律性地逐层涂饰(每一漆层都由若干道色漆组成,各层厚薄不一致),积累到相当厚度后,用刀在漆层上雕刻图案花纹。在漆层的断面,可以看见有规律性的不同色彩漆层。剔犀主要产于山西新绛,技法多变,有黑间朱线,即以厚的漆层为主,间以薄的朱漆层;有红间黑带,即以厚的红漆层为主,间以薄的黑漆层;有雕,即红、黑二色漆层厚薄相等;有三色更迭,即朱、黄、黑三色前后重叠。雕刻的图案大多为剑环、绦环、重圈、回文、云钩等。
  
  雕漆的技艺要求高,工艺比较复杂,生产周期长,精细的作品往往需要2~3年的时间。器物上涂漆多至五六十层,甚至 100层以上,费工费料。雕刻的技法有平雕、深浮雕、浅浮雕、镂雕等,由于漆层厚,所以雕刻的图案生动、饱满,极为精细。雕漆的漆色也很多,有朱红、黄、黑、绿、紫等色,传统雕漆以朱红为主,色泽纯正鲜亮,风格华丽。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