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巴豆炔
1)  crotonylene
巴豆炔
2)  croton tiglium
巴豆
1.
Effects of power and extract of Croton tiglium on control of Sitophilus zeamais;
巴豆粉及其溶剂提取物对玉米象的防治效果
2.
We have extracted the pesticide components from Croton tiglium, and studied its biological activity.
在介绍了广西区主要植物农药源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了巴豆中农药活性物质的杀虫效果 ,试验表明 ,巴豆中的农药活性物质对蚜虫具有杀死效果 ,致死中量 L D50 (1h) =176 9ppm;L D50 (6 h) =5 0 2 ppm;L D50(2 4h) =30 2 ppm。
3.
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bioactivity of extract of Croton tiglium against Plutella xylostella L.
本试验以巴豆(Croton tiglium)提取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
3)  Croton tiglium L
巴豆
1.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ssential Oil from Leaves of Croton tiglium L.;
广西巴豆叶精油的GC-MS分析
2.
The repellent and contact action of the extracts of Croton tiglium L.
研究了巴豆(Croton tigliumL。
3.
and Croton tiglium L.
研究发现,瑞香狼毒和巴豆的效果最好。
4)  crotonaldehyde
巴豆醛
1.
Developmants of the catalysts for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crotonaldehyde to crotyl alcohol;
巴豆醛选择性加氢制巴豆醇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2.
Recovering Crotonaldehyde from Byproducts in Acetaldehyde Production by Extraction with Added Salt;
加盐萃取法回收乙醛装置副产的巴豆醛
3.
Selevtive Hydrogenation of Crotonaldehyde over Gold & Platinum Catalysts Supported on Ce-Based Oxides
铈基氧化物负载Au与Pt催化巴豆醛选择性加氢研究
5)  crotonic acid
巴豆酸
1.
The synthesis development of crotonic acid by oxidation of crotonaldehyde was reviewed.
综述了巴豆醛催化氧化合成巴豆酸的研究进展。
2.
Densities and viscosities of binary systems,namely crotonic acid-benzene,crotonic acid-toluene and crotonic acid-ethyl acetate were measured under atmospheric pressure in a temperature range of 298.
在常压下,采用U形振动管密度计和乌氏黏度计测定了巴豆酸-苯、巴豆酸-甲苯和巴豆酸-乙酸乙酯二组分物系在298。
3.
It was used for catalytic oxidation of crotonic aldehyde to crotonic acid.
以浸渍法制备的Al_2O_3负载金属氧化物为催化剂,催化氧化巴豆醛制备巴豆酸。
6)  koompassia malaccensis
甘巴豆
1.
The drying characteristics of 22 mm thick koompassia malaccensis board were obtained through a series of tests with 100℃.
采用百度试验法对22mm厚的东南亚甘巴豆地板材干燥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参照百度试验缺陷等级以及干燥缺陷对应的干燥条件拟订了初步干燥基准并进行相关的工艺试验及干燥质量检验。
补充资料:巴豆炔

国标编号 31017
CAS号 503-17-3
分子式 C4H6;CH3CCCH3
分子量 54.09
 
无色液体;闪点<-20℃;熔点-32.2℃;沸点27℃;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醚;密度:相对密度(水=1)0.69;相对密度(空气=1)1.91;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7(低闪点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对机体可能产生危害。有刺激性。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若遇高热,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从而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美国 车间卫生标准 1650mg/m3(丁炔)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