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均匀塑性变形能法
1)  Even plastic deformation energy method
均匀塑性变形能法
2)  Uniform plastic deformation
均匀塑性变形
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uniform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non-uniform plastic deformation consist of three stages,its strain hardening exponents are 0.
结果表明,P92钢均匀塑性变形和局部集中塑性变形过程都分为三个阶段,塑性变形过程中发生了剧烈的形变强化。
3)  inhomogeneous plastic deformation
细观不均匀塑性变形
4)  deformation uniformity
变形均匀性
1.
The damage of the final forging and its deformation uniformity are considered into the multiple-objective function.
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和序列二次规划的热锻成形工艺多目标优化方法,优化目标包含锻件的内部损伤值和变形均匀性两个方面。
2.
The preform design applying the method for preform optimization based on FEM can improve the deformation uniformity within forgings effectively.
应用基于正向有限元数值模拟和最优化方法进行坯料预成形设计的新方法,可显著提高锻件各部位的变形均匀性。
3.
The deformation uniformity of the new process has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工艺措施 ,采用大型体积成形商业化软件 DEFORM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 ,并与普通镦粗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 ,发现变形均匀性得到了很大提
5)  deform uniformity
变形均匀性
1.
The optimization aimed to increasing the deform uniformity of the forging is carried out.
以单工序锻件为研究对象,对提高锻件变形均匀性的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
2.
Using the self-developed optimization design software,the multiple objective function include the deform uniformity and the force of the forging i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rigid visco-plastic FEM.
基于刚粘塑性有限元的基本理论,利用自行开发的优化设计程序,首次同时对锻件变形均匀性和锻件变形力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优化目标是在提高锻件变形均匀性的同时降低锻件的变形力。
6)  homogeneous plastic flow
均匀塑性流变
补充资料:金属塑性变形
      固体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非断裂的永久变形的现象,又称金属范性形变。金属塑性变形理论因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不同,分为两类:①根据宏观测定的力学参数,从均质连续体的假定出发,研究塑性变形体内的应力和应变,以解决材料的强度设计和塑性加工的变量的问题。这类理论常称为塑性力学或塑性理论(见塑性变形的力学原理)。②研究金属晶体的塑性变形与晶体结构的关系,以及塑性变形的机理。这类理论常称为晶体范性学。
  
  人类很早就利用塑性变形进行金属材料的加工成形,但只是在一百多年以前才开始建立塑性变形理论。1864~1868年,法国人特雷斯卡(H.Tresca)在一系列论文中提出产生塑性变形的最大切应力条件。1911年德国卡门(T.von Karman)在三向流体静压力的条件下,对大理石和砂石进行了轴向抗压试验;1914年德国人伯克尔(R.Bker)对铸锌作了同样的试验。他们的试验结果表明:固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即塑性指标)不仅取决于它的内部条件(如成分、组织),而且同外部条件(如应力状态条件)有关。1913年德国冯·米泽斯(R.von Kises)提出产生塑性变形的形变能条件;1926年德国人洛德(W.Lode)、1931年英国人泰勒(G.I.Taylor)和奎尼(H.Quinney) 分别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证实了上述结论。
  
  金属晶体塑性的研究开始于金属单晶的制造和 X射线衍射的运用。早期的研究成果包括在英国伊拉姆(C.F.Elam)(1935年)、德国施密特(E.Schmidt)(1935年)、美国巴雷特(C.S.Barrett)(1943年)等人的著作中。主要研究了金属晶体内塑性变形的主要形式──滑移以及孪晶变形。以后的工作是运用晶体缺陷理论和高放大倍数的观测方法研究塑性变形的机理。
  
  金属塑性变形理论应用于两个领域:①解决金属的强度问题,包括基础性的研究和使用设计等;②探讨塑性加工,解决施加的力和变形条件间的关系,以及塑性变形后材料的性质变化等(见形变和断裂)。
  
  

参考书目
   G.E. Dieter, Mechanical Metallurgy, 2nd ed.,McGraw-Hill,New York,1976.
   A.Nadai,Theory of Flow and Fracture of Solids,McGraw-Hill,New York,195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