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性即理
1)  Nature was li
性即理
2)  instant rationality
即时理性
3)  Immediate management
即刻处理
4)  Mind Is Principle
心即理
1.
About the same time of the European Renaissance,Wang Yangming advocated the subjectivity of mankind by introducing the theory of "Mind Is Principle".
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约略同时,王阳明大力鼓吹人的主体精神,以为"心即理",天地万物之理只是我心;以为人只须去除一切私欲,回复己心固有的良善本性,则"人皆可以为尧舜"。
5)  READY-TO-EAT
即食调理
6)  on-line comprehension
即时理解
补充资料:性即理
      中国程朱理学关于人性的重要命题。由程颐提出而为朱熹所发挥。程颐认为,理就是天,它赋予人即为性。其性存于人而有形者即为心。所谓有形之心,是指有事时"主着事时,便在这里",无事时"便不见",并非指可以看得见的形体,它只是比性更具体。从本质上来说,心、性为一,皆本于理或天理。程颐在回答心、性、天是否为"一理"时说:"自理言之谓之天,自禀受言之谓之性,自存诸人言之谓之心。"因为性禀受于理,所以说"性即理也,所谓理,性是也"。
  
  朱熹从理与气的关系上,对程颐的"性即理"作了论证和发挥。程颐对心与性与情的关系,未加详论,朱熹据张载的"心统性情"说,认为理与气相合而有人之心,为一身之主宰。其性便是心中的道理,这个道理实即居于心中,性表现于外即是情。他又说:"性者心之理也,情者心之用也,心者性情之主也。"朱熹以心作为环节,将性与情既联系起来,又加以区别。虽然心包含性,但不能说心就是性。因为心还包含情,既不能说心即性,更不能说心即理。
  
  程颐、朱熹的"性即理"说认为,性本于理,而理又是纯粹至善的道德标准,故性无有不善,它的具体内容就是仁义礼智信。这就把封建道德提高到天理、天道的高度,具有宇宙本体的意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