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ontology of practical curriculum theory
实践课程本体论
4)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practices
校本实践
5) Practice course
实践课程
1.
And the practice course project completely includes all kinds of requirements on course structure,teaching content,the role of the supervisor and the comments to the practice teacher.
澳大利亚教师教育非常注重实践训练,其实践课程计划完整包括了对课程结构、教学实习内容、指导教师角色以及实习教师的评价等多方面要求。
6) practical course
实践课程
1.
By studying teaching reform of mathematics for higher engineering college,teaching platform of theory course,auxiliary course and practical course of mathematics was set up.
对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的数学教学及其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构筑了数学的理论课程、辅助课程、实践课程的教学平台。
2.
The practical course of modem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lays a most important role in teaching qualityimprovement and students ability development.
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课程对高师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的高师教学实践,论述了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并对该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考核方式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
3.
Therefore,reform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renewing teachers’ educational idea,raising their qualities,strength-ening practical courses and thinking highly of teaching design and so on.
针对这些问题,则应从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素质,强化实践课程,重视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改革。
补充资料:《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穿关》
明代戏曲服饰史料。脉望馆为明代藏书家赵琦美书室名。赵琦美(1563~1624)一名开美,字玄度,号清常道人,常熟人。万历、天启年间,历任太常寺典簿、都察院都事、刑部郎中等职。生平好"网罗古今载籍","损衣削食,假借缮写"(钱谦益《初学集·刑部郎中赵君墓表》),"所裒聚凡数万卷"(龚立本《烟艇永怀》)。赵氏钞校的元明杂剧,清初为钱曾(1629~1702)所得,录于《也是园书目》中,故有称《也是园古今杂剧》。后又数易其主。1938年收为国有,藏北京图书馆。1939年,商务印书馆选出144种排印出版,题为《孤本元明杂剧》。此纸型于1957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重印。1958年,郑振铎又将现存的全部脉望馆钞校元明杂剧共 242种编入由他主编的《古本戏曲丛刊》第4集中,影印出版。在这批元明杂剧中,有102种附有"穿关"。"穿关"详列了每折戏的登场人物及其应穿戴的衣冠、髯口,应执的砌末。"穿关"即穿戴关目之意。附有"穿关"的剧本,赵琦美在卷末题识中大都注明录自"内本"或据"内本"校过,可知"穿关"所记录的,乃是明代宫中演出这些剧本时的装扮实况。从题识看,赵氏钞校这些剧本的时间是在万历四十二至四十五年间(1614~1617)。其时北曲已经衰微,宫中演剧时尚也由北杂剧趋向各种南曲声腔,"如'弋阳'、'海盐'、'昆山'诸家俱有之"(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禁中演戏》)。所以产生这批"穿关"的年代,当比赵氏转录的时间为早,很可能是由嘉靖、隆庆年间或者更早一些时候的宫廷艺人们制定的。
"穿关"记载有主要冠服名目 200多种,经过不同搭配所形成的装束样式近 300种。此外还记载了假发和髯口30多种,面具和形儿40多种,刀枪把子及其他砌末近百种。此虽非宫廷戏衣、戏具的全部,但明代宫廷杂剧的装扮面貌,于此可见大略。"穿关"中的冠服名目,大都可以从史籍上找到它们的生活来源,其中既有明代以前的服饰因素,也掺杂了明代的服饰,但其用法,同生活实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艺术加工程度,因无图象,无从判断。在近 300种装束样式中,男扮比女扮丰富得多,男扮中武扮又比文扮丰富,这是同所收北杂剧有较多的军事题材相适应的。"穿关"所反映的穿戴规制表明,当时除了注意区分男女、老幼、文武之外,还强调表现人物的不同的社会地位,民族的差别在服饰上也有标志。但所有这些表现,都是经过了程式化的。它们不表现某朝某代的历史具体性以及地区、季节的差别,以通用于各个朝代的历史故事戏。"穿关"包括的装束样式,比起后世戏曲来,还是简单的。不少戏剧场面的装扮,显得呆板、单调。但对于某些人物形象却已作了相当生动的刻画,如关羽、张飞、孟良、焦赞、李逵等,这同吸收说唱、小说的艺术描写有关。这批"穿关",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比较系统的戏曲服饰史料,对于研究戏曲舞台美术的历史演变,有重要价值。
"穿关"记载有主要冠服名目 200多种,经过不同搭配所形成的装束样式近 300种。此外还记载了假发和髯口30多种,面具和形儿40多种,刀枪把子及其他砌末近百种。此虽非宫廷戏衣、戏具的全部,但明代宫廷杂剧的装扮面貌,于此可见大略。"穿关"中的冠服名目,大都可以从史籍上找到它们的生活来源,其中既有明代以前的服饰因素,也掺杂了明代的服饰,但其用法,同生活实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艺术加工程度,因无图象,无从判断。在近 300种装束样式中,男扮比女扮丰富得多,男扮中武扮又比文扮丰富,这是同所收北杂剧有较多的军事题材相适应的。"穿关"所反映的穿戴规制表明,当时除了注意区分男女、老幼、文武之外,还强调表现人物的不同的社会地位,民族的差别在服饰上也有标志。但所有这些表现,都是经过了程式化的。它们不表现某朝某代的历史具体性以及地区、季节的差别,以通用于各个朝代的历史故事戏。"穿关"包括的装束样式,比起后世戏曲来,还是简单的。不少戏剧场面的装扮,显得呆板、单调。但对于某些人物形象却已作了相当生动的刻画,如关羽、张飞、孟良、焦赞、李逵等,这同吸收说唱、小说的艺术描写有关。这批"穿关",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比较系统的戏曲服饰史料,对于研究戏曲舞台美术的历史演变,有重要价值。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