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
1)  The Rome Statute of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
2)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Statute
国际刑事法院规约
1.
It also is the principal rule of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Statute.
一事不再理原则是国际法的一项重要规则,也是《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的重要原则之一。
3)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国际刑事法院
1.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omplementary Principle of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补充性原则初探
2.
On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and State Sovereignty;
论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与国家主权
3.
Jurisdiction of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to the Crime of Citizens Living in Non-contracting Countries;
国际刑事法院对非缔约国国民犯罪的管辖
4)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国际刑事法院
1.
An Analysis of Jurisdi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分析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and the Security Council of the United Nations;
国际刑事法院与联合国安理会的关系
3.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and UN Security Council;
论国际刑事法院与联合国安理会的关系
5)  ICC
国际刑事法院
1.
Exploration on the origi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isions between ICC and Chinese sovereignty;
国际刑事法院与中国主权之冲突根源及其对策初探
2.
A Tentative Analysis to the Provisions of Crime Elements in Rome Statute of ICC——Taking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for example;
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犯罪构成要件刍议——以危害人类罪作为样本
3.
Study on the Penalty Measurement of ICC;
略论国际刑事法院的量刑制度
6)  Statut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国际法院规约
补充资料:罗马
罗马
Roma;Rome
    意大利首都,第一大城市,拉齐奥(拉丁姆)区首府 。位于亚平宁半岛中南部西侧,特韦雷河下游的丘陵平原上 ,西距第勒尼安海25千米。市区面积200余平方千米。人口 280万(1990)。
   
   

地图:罗马


   
   

罗马鸟瞰


   
   城市地跨特韦雷河两岸,下接海拔100米以下的沿海平原,东北和东侧为低山丘陵。气候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干旱。1月平均气温7℃,7月24.5℃。年平均降水量817毫米。附近土地肥沃,灌溉方便,以谷物(小麦)和果品园艺(葡萄等)为主的农业生产比较发达。
   罗马一带早在铜器时代便有人居住。公元前1000年初印欧语系民族开始在此永久定居。至公元前6世纪初形成政治上统一的王权城市。后遭伊达拉里亚人、腓尼基人、古希腊人先后入侵,对城市经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早期宫殿和城市建筑,大多仿效伊达拉里亚的形式。迦太基人的农业经营方式和航海造船技术以及希腊古文化促进了古罗马经济及城市的发展。地当特韦雷河盐运中心,手工业、盐业兴盛,并在合并村落的基础上,罗马古城逐渐繁荣。公元前510年左右,为罗马共和国都城。公元前1世纪为罗马帝国都城 。公元4世纪为西罗马帝国都城。由于战乱,城市几经兴衰 。756~1870年为教皇国首都。14~15世纪,罗马城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各方面都得到发展。1870年意大利王国统一后成为首都。适中的地理位置,东西贸易的交流,使罗马的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呈现新的生机。20世纪20~30年代发展成现代都市。
   主要工业有机器制造、铁路车辆、电子、印刷、化学 、服装、皮鞋和食品等部门。食品工业中意大利面条、面包 、通心粉、酿酒和水果加工等具重要意义。重工业以原料消耗少的轻型产品为主。工业多集中于城市的西南、东部和新罗马城郊区。全国交通枢纽,有铁路通热那亚、都灵、米兰、威尼斯、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等地。对外经济联系亦较便利,西北沿海的奇维塔韦基亚为其主要港口。又是联接中、南欧和西欧以及北非等地的国际航空枢纽之一。市内建有地铁 ,距市中心10千米有一条大环城公路。
   城市分新城和古城两部分。被古城墙环绕的古罗马城面积仅占现代罗马市的40%,为12个行政区之一。古城以特韦雷河左岸的帝国大道为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断向外扩展。国会众议院和总理府设于帝国大道东侧的圆柱广场。商业中心分布在帝国大道的东侧。新城位于古城南面6~7千米,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50年代中期基本建成,是一座拥有摩天大楼的现代花园城市。称为新罗马的厄尔区,设有不少政府机关。城西北角的梵蒂冈为罗马教廷所在地。罗马古城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众多,酷似一座巨型的露天历史博物馆。罗马新城也有不少仿效罗马古城的大小教堂、劳动文化宫以及现代艺术博物馆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