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socialist education
社会主义教育
1.
On Mao Zedong s socialist education for peasants;
毛泽东农民社会主义教育问题论析
2.
Research on the CPC Launched a Campaign of Socialist Education in Countryside during the Time of People s Commune;
人民公社时期党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研究
3.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present education of China are expounded,the direction of socialist education are analyzed,and significance of sticking to socialist are stated.
论述了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了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方向,并阐明了相关意义。
3) Socialism Honor and Disgrace Concept Education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1.
Reflection on the Socialism Honor and Disgrace Concept Education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理性思考
5) socialist education movement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
In the two years of 1957 and 1958, under the direct impact of over-expanded struggle against rightists, the Party Committee of Changwei Prefecture in Shandong Province initiated, in accordance with instructions from Mao Zedong and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 socialist education movement in the rural areas of the whole prefecture.
1957~1958年,在反右扩大化的直接影响下,根据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指示,中共山东昌潍地委在全区农村普遍开展了一次以两条道路大辩论、农业生产建设问题大辩论和整党、整团、整社为主题的三个阶段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6) the rural socialist education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
补充资料:教育方针
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教育方针所概括的内容一般有教育的性质、教育的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等。其中以指出培养什么规格的人即教育目的为最重要。
各国社会政治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关于教育方针的制定和提法也各异。有些国家(如法国、苏联)以中央政府颁布教育法令或执政党发布指令、决议等形式提出各自的教育方针;有些国家(如美国)没有官方规定的全国一致的教育方针,而由各地方政府以州或县宪法的有关教育条款加以规定;有些国家(如英国)既有政府有关法令政策的统一规定,也参考专家组织或各地教育团体的意见或建议作出规定。各国有关教育方针性质的规定内容,大都侧重于提出教育所要达到的预定目的(常称为教育宗旨),一般都以培养合乎一定社会要求的公民为其目的。
中国清政府于光绪三十二年 (1906) ,公布"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为教育宗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改以"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为教育宗旨。1927年国民党政府则提出党化教育方针,定三民主义为教育宗旨,并曾具体规定实施此方针的15条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7年,毛泽东提出"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主要规定的是中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195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则主要规定了教育的阶级性质和基本途径(见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这是主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实确矫嫒娣⒄埂?"这是关于培养目标的方针。
教育方针所概括的内容一般有教育的性质、教育的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等。其中以指出培养什么规格的人即教育目的为最重要。
各国社会政治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关于教育方针的制定和提法也各异。有些国家(如法国、苏联)以中央政府颁布教育法令或执政党发布指令、决议等形式提出各自的教育方针;有些国家(如美国)没有官方规定的全国一致的教育方针,而由各地方政府以州或县宪法的有关教育条款加以规定;有些国家(如英国)既有政府有关法令政策的统一规定,也参考专家组织或各地教育团体的意见或建议作出规定。各国有关教育方针性质的规定内容,大都侧重于提出教育所要达到的预定目的(常称为教育宗旨),一般都以培养合乎一定社会要求的公民为其目的。
中国清政府于光绪三十二年 (1906) ,公布"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为教育宗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改以"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为教育宗旨。1927年国民党政府则提出党化教育方针,定三民主义为教育宗旨,并曾具体规定实施此方针的15条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7年,毛泽东提出"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主要规定的是中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195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则主要规定了教育的阶级性质和基本途径(见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这是主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实确矫嫒娣⒄埂?"这是关于培养目标的方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