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hetorical questions
修辞问句
1.
The present paper, drawing upo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 metonymy put forward by Panther & Thornburg (1997; 1998; 1999),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t of asking questions and that of making statements in rhetorical questions.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转喻理论为指导,以修辞问句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修辞问句中询问和陈述两种行为的关系加以探讨。
2.
The current study is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more than 100 rhetorical questions collected from The Tale of Two Cities, Jane Eyre, Wuthering Heights and other literary works.
本文调查《双城记》、《简爱》和《呼啸山庄》等文学名著中的100多个修辞问句,分析发现修辞问句是用来实施断言或陈述行为的一种间接言语行为问句。
2) rhetorical question
修辞疑问句
1.
Acting as an indirect speech act, rhetorical ques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修辞疑问句作为一种间接言语行为在人际交往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讲话者借助疑问这一形式表达了他对事件强烈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因此修辞疑问句实际上是强调的陈述。
2.
As is known, rhetorical question is often regarded as a question of minor importance and its functions is often ignored.
修辞疑问句(Rhetorical Question)往往被认为是疑问句中的次要类型,其语用作用更是容易被忽视。
3) rhetorical question
修辞性问句
5) English rhetorical questions
英语修辞问句
1.
English rhetorical questions have long captured the interests from scholars.
英语修辞问句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6) the RQ Scenario
修辞问句场景模型
补充资料:《修辞格》
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汉语修辞格的著作。192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唐钺著。唐钺(1891~ ),字擘黄,福建人。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4年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大学研究心理学,1920年获博士学位。1921年回国,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所教育组组长,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及所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现为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
《修辞格》参考英国学者J.C.讷斯菲尔德的《高中英语作文》(1910),对汉语修辞格共分5大类27格。第1 类:产生于比较的修辞格,包括显比、隐比、寓言、相形、反言、阶升、趋下6格。第2类:产生于联想的修辞格,包括伴名、类名、迁德3格。第3类:产生于想象的修辞格,包括拟人、呼告、想见、扬厉4格。第4类:产生于婉曲的修辞格,包括微辞、舛辞、冷语、负辞、诘问、感叹、同辞、婉辞、纡辞9格。第5类:产生于有意重复的修辞格,包括反复、俪辞、排句、复字 4格。《修辞格》的用例,均取自古代诗词文赋,是一部文言修辞格。
《修辞格》所列诸格的名称继承了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宋代陈骙《文则》、元代陈绎曾《文说》等的传统。如婉辞、微辞见《春秋繁露》,显比、隐比即《文则》的直喻、隐喻,婉辞、隐比即《文说》的婉语、隐语。《修辞格》至今仍为研究汉语修辞学的重要参考读物,影响深远。(见彩图)
《修辞格》参考英国学者J.C.讷斯菲尔德的《高中英语作文》(1910),对汉语修辞格共分5大类27格。第1 类:产生于比较的修辞格,包括显比、隐比、寓言、相形、反言、阶升、趋下6格。第2类:产生于联想的修辞格,包括伴名、类名、迁德3格。第3类:产生于想象的修辞格,包括拟人、呼告、想见、扬厉4格。第4类:产生于婉曲的修辞格,包括微辞、舛辞、冷语、负辞、诘问、感叹、同辞、婉辞、纡辞9格。第5类:产生于有意重复的修辞格,包括反复、俪辞、排句、复字 4格。《修辞格》的用例,均取自古代诗词文赋,是一部文言修辞格。
《修辞格》所列诸格的名称继承了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宋代陈骙《文则》、元代陈绎曾《文说》等的传统。如婉辞、微辞见《春秋繁露》,显比、隐比即《文则》的直喻、隐喻,婉辞、隐比即《文说》的婉语、隐语。《修辞格》至今仍为研究汉语修辞学的重要参考读物,影响深远。(见彩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