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联结学习
1)  connecting learning
联结学习
2)  associative learning
联结式学习
3)  associative learning theory
联结派学习理论
4)  connection theory of learning
学习的联结说
5)  paired associate learning
配对联结式学习
6)  multipleassociation learning
多重联结学习
补充资料:学习联结说
      美国心理学家E.L.桑代克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他把人和动物的心理过程,特别是学习过程,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的概念加以说明。他认为,感觉印象和反应间的联结的形成是学习的基础。他根据对动物的研究,认为学习的基本方式就是尝试与错误式的学习。所以,学习的联结说又称尝试与错误说(简称试误说)。桑代克由于受到德国生理学家W.冯特和美国生物学家T.H.摩尔根著作的影响,从1896年开始从事动物心理的实验研究。1898年,他提出了名为《动物的智慧:对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的博士论文并获得通过。该文阐述了他关于学习问题的见解和理论。
  
  桑代克对猫的学习实验是很著名的。他把一只饿猫关入笼中,笼外放有鱼或肉。猫在笼中用爪求食而不可得,于是在笼内乱咬、乱搔、乱摇......,后来偶然碰到门钮,笼门被打开,猫逃出笼外,吃到食物。如此反复连续进行实验,可以看到猫的无效动作逐渐摒除,打开笼门取得食物所需的时间逐渐减少,最后,猫一入笼就能转动门钮开门而取得食物。根据这类实验的观察,他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终于形成固定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认为学习并不是由于领悟或理解,而是一种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桑代克根据对动物的研究,提出了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①效果律:在情境与反应间建立一个可以改变的联结,如果并发或伴随着满意的情况,联结力量就增强;如果并发或伴随着烦恼的情况,联结力量就削弱。②练习律:包括应用律和失用律。应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若加以应用,联结就增强。失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不应用,联结就减弱。③准备律:是效果律的从属规律,即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给予传导就引起满意;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而不给予传导,或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而勉强要它传导,就引起烦恼。
  
  1930年以后,桑代克修改了早期提出的某些规律。主要的改变是:①练习并不能无条件地增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力量,单纯的练习不一定能引起进步,必须同时引起满足的效果才能增强联结的力量。所以他把练习律从属于效果律,练习律实际上已不成为一条主要的定律。②赏和罚的效果并不相等,赏比罚更有力,烦恼不一定使联结减弱,所以后来就不强调烦恼情况所导致的效果,实际上只承认罚的间接作用。因此,后期他认为效果律是学习的主要规律。同时他还提出了相属性的规律以代替练习律。他还同R.S.伍德沃思一起进行了有关练习的迁移的实验,提出了关于迁移的理论──"共同因素说"(见学习迁移)。
  
  桑代克的联结说是第一个提出的较系统的学习理论,并提出了若干学习规律。他所提出的理论和规律,引起了当时和以后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成为学习心理学中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他不仅建立了学习法则,而且还把它运用于教育实践,尤其是效果律、练习律对教育实践有较大的影响。他所提出的理论和主要法则,为以后的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所发展。对桑代克的学说,有各种批评。主要指出它是原素主义的、生物学的、机械的;他忽视理智的作用,把人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相混同而归之于试误,是不科学的。
  
  

参考书目
   〔美〕E. L.桑代克著, 陆志韦译:《教育心理学概论》,商务印书馆,上海,1926。
   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