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史传文学传统
1)  literary tradition of history biography
史传文学传统
2)  traditional scholarship of literary history
传统文学史学
1.
The text here maintains that there existed a long traditional scholarship of literary history, which was a rich scholarly resource to be explored, before the formation of a modern discipline of "literary history".
本文对从汉代到唐宋的文学史学的主要发展脉络作了比较完整的描述,指出魏晋南朝为传统文学史学学术形式的成熟期,唐宋时代文学史建构转向以作家建构文学史为主流。
3)  traditional viewpoint of literature history
传统文学史观
4)  historical literature
史传文学
1.
The martial chapters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 ZuoZhuan 》are of unparalleled achievement in its structural artistry .
史传文学《左传》的战争篇章,其结构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
5)  traditional historical science
传统史学
1.
Refinement of traditional historical science with modern concepts, inheriting the splendid tradition of historical science with critical attitude, and revealing its modern values are prerequisites for the enrichmant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historical science and are also the essentia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传统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无数宝藏、从现代意义上清理传统史学,批判地继承优秀史学传统,揭示其现代价值,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必要条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2.
The influence of《Chun-Qiu (annals) 》on Chinese traditional historical science is primarily embodied in three aspects.
《春秋》对中国传统史学的影响在三方面:“立元正始”的正统观作为中国古代史家评判王朝政治的主要价值尺度;开中国史学编年体之先河;“春秋笔法”作了传统史学批评之范式。
6)  traditional historiography
传统史学
1.
During the 1920-1930s,based on the atmosphere of the discussion on the historical work and the study on Chinese ancient and traditional historiography,historians on early Marxism had not only consolidated and expanded the influence of Marxism,which supported greatly Chinese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CPC,but also had a great breakthrough in historiography.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社会史论战为主要学术背景,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通过对中国古代史和传统史学的研究,不仅巩固和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给予了重要的理论支持,而且在史学理论方面有重大突破,逐步构筑起一个新的史学研究体系,初步奠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础。
2.
The traditional historiography has to play its role of recording and imparting such a national spirit.
在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创新求变、民族忧患和历史借鉴等等的中华民族精神;而数千年延绵不绝的传统史学,则肩负起了记录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
3.
There are seve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ivilized historiography and traditional historiography in historic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在历史认识论与方法论上,文明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区别在于:用社会学的观点研究历史并在叙述上采用“史论体”,用因果分析法探讨“历史之性质”与“历史之精神”并在叙述上采用章节体;倡导科学的质疑法和地理环境决定论。
补充资料:史传文学

中国史传文学是中国历史文学的一部分,它具有历史文学的一般特性,兼有历史科学与文学艺术二种成分。从文学的角度看,它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重在描写历史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从史学的角度看,它是通过运用文学艺术的手段,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描述,来表达一定历史观的历史著作。中国史传文学总体的变化大致可以概括为先秦的传记萌动、两汉的古典辉煌、唐宋的史传嬗变和杂传繁荣、明清的传记趣味转向和现代传记内容形式的革新几个阶段。

我国史传文学产生的年代久远,可以追溯到历史文学的最初形态。和世界上其它国家一样,我国也存在着一个“传说的时代”。那时还没有产生文字,许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故事,如黄帝擒蚩尤、鲧禹治洪水、姜嫄生后稷等,都是口头方式流传的。自从产生了文字,代代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史诗便被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一部分还被经过改造而成为史籍的材料。我国是一个十分重视历史典籍编写的国家,史籍丰富,起源很早,如《左传》中所说的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及失传的百国春秋,还有孔子修订的我国第一部历史典籍《春秋》。春秋战国时期,史籍编写空前发展,产生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不朽之作。史官或史学家在编撰这些史籍时,受到口头历史文学的影响,也不乏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他们在叙述历史事件时,注意了情节与细节的生动,在描写人物时,突出了人物言行的个性特征,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这些史籍又称之为先秦史传文学。

继承先秦史传文学传统,并有重大创新的历史文学,是《史记》。《史记》突破了先秦史传以事为中心的编年体形式,找到了一种新的表述方式,以成熟的传记文学开辟了我国历史文学的新纪元,为中国后世文学提供了一系列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成功经验。继《史记》之后,另一部传记文学名著是东汉班固的《汉书》,这是一部“包举一代”的纪传体断代史,以详赡的资料展现了西汉广阔的社会生活与各种人物的精神风貌。其文学性在总体上不及《史记》,但一些人物传记中的历史事件也描述得绘声绘色,历史人物刻画得也栩栩如生,如晁错、李陵、苏武等人的传记,人物形象鲜明而传神,其艺术性并不比《史记》人物传记逊色。从《汉书》开始,就出现了文学性减弱而史学性加强的倾向,这不仅因为班固的艺术才思不及司马迁,而且还因为奉旨修史束缚了班固艺术才能的充分发挥。东汉后来又出现的《东观汉记》,其文学性就越难与《史记》相比了。中国以后的史籍,大多数沿袭《汉书》的体例,但注重的是史料的收集与史实的考辨,而不是辞采的精美与感情的充沛,文学性逐渐降低,这也是历史著作发展的必然结果。能重视并继承史传文学传统的,首先是那些杂史杂传,其作者写作目的并不是为了修史,而是借史传的形式,向读者炫鬻奇闻异事,比起史传来,它淡化了纪实性而增强了虚构夸饰。在《史记》之前,已有《穆天子传》、《晏子春秋》等杂史杂传。《史记》问世后,为杂史杂传提供了更为成熟的艺术手段,于是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一大批富有文学色彩的杂史杂传,如袁康、吴平的《越绝书》、赵晔的《吴越春秋》、刘向的《列女传》、佚名的《汉武故事》、《蜀王本纪》等,其艺术特征已近乎小说。到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两位领袖韩愈、柳宗元的散传《圬者王乘福传》、《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和《种树郭橐驼传》、《梓人传》、《段太尉逸事状》等,从清新的文笔和鲜明的形象塑造,为传记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其他文学名家如白居易、刘禹锡、李翱、李商隐等亦有佳作。这影响了宋代各体传记文学的普遍发展。如苏轼撰述的《司马温公行状》、朱熹的《张魏公行状》等,开了个人传记文学长篇之先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