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身势语翻译
1)  body language translation
身势语翻译
1.
Therefore, the importance of body language translation to accelerat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increasingly embodied.
因此,促进跨文化交际的身势语翻译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
2)  translating the body
身体翻译
3)  Trend of translation
翻译走势
4)  English translation
英语翻译
1.
English translation words meaning;
从把握词义的角度谈英语翻译
2.
Exploration on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and Competency Training;
英语翻译教学与能力训练的探索
3.
Grice s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our Guide Manuals;
格莱斯的会话合作原则与导游词的英语翻译
5)  pragmatic translation
语用翻译
1.
On pragmatic translat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relevance theory;
试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语用翻译
6)  idiom translation
习语翻译
1.
China s English language language difference and idiom translation question;
中英文化差异及习语翻译问题
2.
Based on the Blending Theory proposed by Fauconnier and Turner,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ognitive process in translator s idiom translation,which can interprets the surfaced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skill from cognitive perspective.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译者习语翻译这种语际交际活动过程,探知习语翻译的认知运作方式,揭示翻译过程中的概念合成与空间转换,解释表层化的语言形式及翻译处理方式。
3.
When doing idiom translation, we need realize the transmission of culture and meaning by sch.
在习语翻译中,我们可以从图式对应、图式冲突和图式缺省等角度实现文化和意义的传递。
补充资料:身势学

美国的r?l伯德惠斯戴尔在《情绪研究的身势学水平》一文中首先创用了“身势学”的概念。

伯德惠斯戴尔的理论要点是认为身势语是和人类语言十分相似的一种符号体系。说具体一些,我们往往无意识地皱着眉头,吆五喝六地打着手势,眼睛有时直盯着人,有时却也斜着……这些动作看起来漫不经心,但也和人类的有声语言一样有着特定的含义。

伯德惠斯戴尔估计,在两个人互动的场合中,有6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的方式传送的。后来,有一位专门研究非语言沟通的学者艾伯特-梅热比甚至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

相互理解=语调(38%)+表情(55%)+语言(7%)

上述数据是如何获得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能够证明的是,在人类的沟通中互动双方所获得的信息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非语言的行为。比如,英国著名的非语言行为研究者m.阿盖尔1972年在《人类社会互动的非语言沟通》一文中曾提出非语言沟通的用途有三方面:一是处理、操纵直接的社会情境,二是辅助语言沟通,三是代替语言沟通。这说明非语言沟通在人类交往中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包括:(1)手势;(2)体态;(3)面部表情。

人的静止的体态与运动的体态一样能够作为非语言的沟通方式,用来表达种种不同的信息和内心的情绪状态。无论是直挺挺地站着,还是斜倚着门、窗或桌、椅,无论是正襟危坐,还是随随便便地翘起二郎腿,身体的各种不同的姿势都表达着一定的信息,由于不同的语境可以理解成或局促不安,或麻木不仁,或自由散漫,或满不在乎。

辅助语言包括声音的音调、音量、节奏、变音转调、停顿、沉默等,而类语言则指那些有声而无固定意义的声音,如呻吟、叹息、叫喊等。由于说话者的声调不同,同一句话的语义就可能迥然相异。如此,在人们的沟通中,他们怎么说事实上比他们说些什么更为重要。设想说“我恨你!”这么句话,用娇嗔的语调可以表达亲呢的感情;而说“你可真行!”这句话,却完全可以在表面的赞扬之中带着尖刻的嘲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能够单凭声调可靠地判断说话者的性别、年龄、精力、热情程度以及来自哪一地区,甚至我们也能够据此判断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情绪状态、心境以及说话者的攻击性强度如何。

在人们的沟通过程中,通过分析互动者的辅助语言也可以了解他们的社会地位之差别。

眼睛在非语言交际中用途最广,也最神秘莫测。虽然眼睛的运用属于动态无声的沟通行为(包括在表情之内),但由于眼神的妙用无穷,确实在非语言行为中独成一体。其一送、一收、一顾、一盼、一笑、一颦,皆成妙谛。而人们经常所用的“眉目传情”、“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都说明了眼睛的运用在人们的感情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光接触在社会沟通中是极为重要的修饰手段。正如阿盖尔所说:“人们在陈述完自己的意见之后,观察他人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需要从他人的反应中获得有益的反馈。’’具体分析起来目光接触有以下主要用途:(1)目光接触可以作为一种认识手段。直接的目光接触表明你对说话者十分感兴趣,并希望知悉、理解他们的话题。(2)目光接触可以控制、调整沟通者之间的互动。(3)目光接触可以用来表达人的感情。从一个人眼神之中可以看出他在沟通情境中的激奋和卷入程度。在各种情绪中,最能为面部表情所表达的是惊讶、恐惧和厌恶。而这些情绪的最佳表现的区域在眼睛、眉毛以及与眼睛毗邻的鼻翼。(4)目光接触也可以用来作为提示、告诫以及监视的手段。人们相互之间交谈的时候往往通过目光接触来了解自己的话语对他人的影响如何,也同样以凝视他人来表示自己正在洗耳恭听。

目光接触的社会意义可因以下因素而改变:即凝视时间的长短、凝视的强度,以及凝视时间的选择。

情感,是交流的重要内容。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