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直接成分尽早确立原则
1)  early Immediate constituents (EIC)
直接成分尽早确立原则
2)  EIC
尽快确定直接成分原则
3)  settled principles
确立的原则
4)  direct trial principle
直接原则
1.
As the direct trial principle,the author thinks it concludes the principle of judge s independent judgment except the "present principle" and "the principle adopting the evident directly",and also discussed localization of the direct trial and verbal trial principle and why we should develop it in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本文提出直接原则有三个派生的原则:在场原则、直接采证原则以及自主裁判原则,并就该原则在理论上的定位以及在修改后的刑诉法中的确立进行了探讨。
5)  rhetoric principles establishment
修辞原则确立
6)  An established principle.
已确立的原则.
补充资料:直接原则
      指法官、陪审官必须亲自接触案件的所有材料,在审判庭上直接审查证据,检验物证,让当事人、证人、鉴定人出庭并亲自听取他们的口头陈述,听取法庭辩论,然后据以对案件的实质问题作出裁判。
  
  直接原则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洲中世纪封建专制时代,法院审判实行纠问式诉讼,采取秘密的间接审理。新兴资产阶级针对封建诉讼中的间接审理,提出了直接审理的主张。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直接原则就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17世纪,英国的诉讼首先确认了直接和言词辩论的形式,法庭审理以口头进行,若证人没有在法庭上经过交叉询问,其证言不能作为证据。法国1808年《刑事诉讼法典》第269条规定:"在辩论进行中,审判长不问对于何人,均得传唤到场,必要时,并得拘传到场受讯"。德国1877年《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法庭审理时用直接口头方式,当事人提出的一切证据,都应当在法庭上进行查对。日本明治维新后公布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直接原则的内容。
  
  现代的资产阶级国家诉讼法仍采取直接原则。联邦德国《刑事诉讼法》第249条规定:"证书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件,应当在审判中宣读。"第257条还规定:"讯问每一个证人,鉴定人或者共同被告人以后,以及宣读每一个文件以后,都应当询问公诉被告人有何意见。"日本《刑事诉讼法》第 320条规定: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在公审期日代替供述的方面材料,或在公审期日外,以他人的供述为内容所做的供述,都不得作为证据。"日本《民事诉讼法》第187条第1款规定:"判决应当由参与基本言词辩论的审判官制作。"
  
  苏联的诉讼法也规定了直接原则。《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第 240条规定了法庭审理的直接原则、言词原则和不间断原则:"第一审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必须直接调查案件证据:讯问受审人、受害人、证人,听取鉴定人的意见,检验物证,宣读笔录和其他文件。"《俄罗斯联邦民事诉讼法典》第146条规定:"第一审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必须直接调查案件的证据,听取案件参加人的陈述、证人的证言和鉴定人的意见、查阅书证、勘验物证。"
  
  中国从清末到中华民国时期的诉讼立法都规定了诉讼直接原则。国民党政府的民事诉讼法第 221条规定:"推事非参与为判决基础之辩论者,不得参与判决"。刑事诉讼法第267条规定:"讯问被告后,审判长应调查证据"。但1944年施行的反共反人民的《特种刑事案件诉讼条例》和1948年颁布的《特种刑事法庭组织条例》、《特种刑事法庭审判条例》都采取秘密审理,公开否定了直接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诉讼法,强调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要求审判人员直接深入调查,收集证据,审查和判断证据。开庭审理时要亲自听取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陈述、辩论。对于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诉讼参与人的陈述、鉴定人的鉴定结论、勘验笔录,以及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也必须在法庭上宣读并经过当事人等的辩论,查证核实,才能作为判决的依据。但第二审有时可以采用书面审理的方式。死刑复核一般采用书面审理的方式。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